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是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型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本文将参考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结合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实例,探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价值探讨;具体措施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在下文中,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扩充相关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扩充相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适当扩充相关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发散。培养学生的审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以往的知识积累[1]。
以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结合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中《玩泥巴》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讲时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与泥塑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对泥巴这一事物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教师在讲解泥塑时,可以交叉的讲述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知识,比如唐三彩的历史发展过程等。再比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中《机器人小伙伴》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为现代生活提供的便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建立新的机器人模型。学生的思维是需要被发散的,如果教师的授课内容只停留在教材所给出的内容上,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散。知识是没有边界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扩充相关的背景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2]。教师只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却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教师只能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课堂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课堂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课堂实践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也可以是覆盖面比较广的[3]。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的课时要求,以及进行课堂实践的外在条件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结合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中《你会设计邮票吗》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邮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分享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学生在进行邮票分享的同时可以互相讨论,明确自己想要设计的邮票主题。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散,学生之间也可以就自己的审美观念进行分享。再比如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中《冷暖色调的画》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课题,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覆盖面比较广的课堂实践,比如,举办班级小画展等等[4]。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中《看新闻,画新闻》这部分内容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以这个主题举办班级小画展,让学生关注在看新闻的同时以自己的思维把新闻画下来。教师在举办班级小画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解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前提,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学习才是有效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寻找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
以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说明,结合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综合版画》、《木版画》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课堂改变为开放式课堂,让学生代替教师进行讲课。当学生与教师的位置互换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理解教师。另外,学生也会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学生需要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去探索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5]。开放式课堂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督促学生将时间放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兴趣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动力,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灵感。比如,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中《头饰和帽子》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审美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需要培养学生对头饰和帽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了解头饰和帽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头饰与帽子发展历史,让学生对头饰和帽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现在比较流行的头饰与帽子,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时尚感。教师可以用创造的眼光来对待教学,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在上文中提到的增加课堂实践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实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课堂内容上,学生的关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学生只要愿意去了解、认识新的事物,就有可能对这个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做、去看、去想[6]。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的扩充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认知,让学生有兴趣探索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教师还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课堂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关注点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艺术思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想象平台。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艺术思维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红彤.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6):110-111.
[2]黄媛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95.
[3]罗云.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J].才智,2019(29):155.
[4]赵炯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78.
[5]高微.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4.
[6]殷芳慧.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