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陈和振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处于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进,我国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处于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改革,让现代化课堂发生了巨大转变。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的美术的魅力,通过美术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浅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它的主要教学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学习美术,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生活,从流派各异的美术作品当中强化自身的美学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看待知识的不同角度,强化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积极投身到美术学习当中,引导学生逐渐发现美术学科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
一、以生活为媒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以生活化角度开展教学,可以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美术的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以生活为媒介开展教学,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素材也大大增加,更容易在作品当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这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引导,培养学生以美术记录生活中点滴小事的习惯,让学生逐渐习惯把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以美术的形式进行记录,逐渐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习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能够循序渐进的得到提升和强化。
         例如教师可以在每一周的美术课当中布置下任务,让学生把周末出去游玩或者是生活中的小事,用美术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给予学生一些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去进行创作,比如“我眼中的自然界”、“一次野炊”等等主题,让学生尝试去进行创作。在这种主题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中会有意识的去观察周边景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洞察能力能够得到提升,而在学生用美术创作和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容易去注入自己的情感。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拘泥于创作形式,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去培养学生“发现美”和“记录美”的能力。


二、打造生活化教学场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而在这其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当中构建情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去直观的展示美术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同时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的进行美术创作,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提升意义。
         例如在以“我眼中的自然界”为主体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收集教学资料,在课堂当中进行集中展示。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与自然界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并且培养音乐。在学生进行创作之前,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其进行引导,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多媒体上展示的自然界与你们眼中看到的自然界有什么区别?试着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通过这种教学,学生的灵感能够得到激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自己想象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美”,加深对于美术的理解和感受。
三、设计美术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美”
         游戏教学是小学教学阶段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小学生天性活泼、贪玩,但是自我约束力较差,注意力集中度较低,如果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很容易在学习当中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轻松的把“发现美”的过程中融入到游戏当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游戏当中完成教学。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色彩”游戏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学生生活中常玩的“水枪”作为教学道具,在水枪当中注入各种色彩的颜料,让学生在白纸上进行喷射,不规则的喷射图案,也是一种美术的创作形式,学生在玩耍过程中能够发现美术的“色彩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普通的生活现象中窥探到美术之美,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从生活和学习当中的细节入手,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细节之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世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20,(3):126-127.
[2]徐林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