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地图,强化时空观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 魏晓艳 代逢祥
[导读] 面对“一核四层四翼”新评价体系下的新高考以及选课走班的现实状况,选择历史学科的人数减少

         摘要:面对“一核四层四翼”新评价体系下的新高考以及选课走班的现实状况,选择历史学科的人数减少,历史学科素养更是参差不齐,经调查得出其原因之一为:历史学科涉及的时间、地点太多,不容易识记。
         关键词: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当前,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的新高考要求历史学科落实好五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就是——时空观念。所以历史教师就需要调动一切教学资源,强化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核心素养。个人认为历史地图就是落实时空观念的得力资源。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如筑屋而拔其础也”,可见,构建起精确的历史时空方位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步骤。
         然而,在现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历史地图的使用有这样一些现状:受篇幅限制,历史教材中插入的历史地图有限;部分教师也缺乏对历史地图的深入讲解;或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健全,致使历史地图呈现方式较平面单一;或者是由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往往重视文字而忽略图片素材。鉴于此种种状况,在新一轮历史教学改革中,必须加大运用历史地图的力度,强化时空观念,落实核心素养。具体实施:
一、明确历史地图的概念及基本分类形式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表示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的专题地图,称为历史地图。历史地图表示的内容有疆域变迁、部落氏族演变及民族形成、分布、迁移,以及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
         在2019年版的《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就有34幅历史地图。颜色清晰明朗,图示明确,配合文字材料,全面呈现历史事实。这些历史地图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类,具体有:行政疆域图(如秦朝疆域图);战争形势图(如百团大战形势图);水利航运图(如大运河示意图);思想文化遗存分布图(如宋代书院分布图)等。
二、读图方法讲解到位
         由于人教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地图,所以看图时要采取不同的看图方式和侧重点。
1.政治类地图
(1)形势图:应根据其反映的主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如:“战国形势图”要重点观察各政权的(名称、都城)的相对位置与范围。
(2)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范围。
(3)军事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和进攻路线图,重点观察进攻方进攻路线及战场、战役的位置名称及敌对双方的控制区域对比变化等。
(4)外交图:该类图重点观察对外交往路线,尤其是陆路、海路交通出发点、所到达的区域、沿途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5)民族关系图:重点把握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变迁情况。
2.经济类地图
(1)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重点观察典型物产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





                     ▲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
(2)河流水利图:重点观察重要水利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与其连接的河流。运河图一定要搞清楚各河段的名称,连接的河流及重要的城市。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3.思想文化类地图
(1)文化遗存分布图:注意解读历史遗址、所在地区、文化遗存。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2)思想文化表现图:解读文化形式、地域所在。
        
              ▲宋代书院分布示意图
三、选择合适的历史地图并研究呈现方式
          首先,为了更好地提升历史地图使用效果,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难度适宜的地图。既需要历史教师的认真选择,同时也离不开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使用的教材中已有的部分历史地图,呈现内容有限,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此为主,恐怕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选择部分地图。又因为地图中所呈现的知识往往跨学科,并且要适合学生使用,因此要与其他学科教师经常交流,尤其是地理学科教师的意见,以尽量选择难度适宜并且历史知识信息含量大的地图。
         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精心挑选的地图,我们还要研究更好的地图呈现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包括挂图、甚至教师在黑板上手绘历史地图。但现在可以采用更先进的电脑动画制作动态地图,用动图来展示历史的时空变化则更直观。现代化的设备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媒介,更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把地图呈现出来,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做的不仅局限于所学的历史专业知识,更要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加研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比如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平台上就有很多做好的动画地图,可以采用。
四 、取得的成效及挑战
         通过前期我们在课堂实践中对于历史地图的应用,学生基本掌握了历史地图的分类和看图方法。并且逐步形成了历史史料与历史地图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逐步克服害怕看图讨厌看图的心理障碍,时空意识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逐步具备。比如上学期执教的《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中,导入了二战形势图、美苏对峙图、欧洲对峙形势图、北约华约对峙图、古巴导弹危机形势图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执教拓展课《魏晋南北朝》时,从网上下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动态演变图,时空明确,直观明了,学生记忆印象深刻。
         加强历史地图的研究与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时空素养,不紧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及时更新观念。考试不直接考这幅图就不去研究,这种老掉牙的观念必须立即停止。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正是在每一堂历史课里,每一幅历史地图里,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提升的。
         2.教师必须能够精确掌握地图的主题,切实了解地图的内涵与外延。并且教师一定要牢记地图语言,对图文史料能够进行优化整合,“用不用”“用哪个”“怎么用”“在哪里用”,这些细节必须拿捏到位。
         3.呼吁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对动态历史演变地图的研发,一线教师的制图能力受限,必须整个教育系统齐心协力。
         新高考,新素养,从一幅幅历史地图入手,逐步提升时空意识,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新型人才,创造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周永珍.在备考中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以高考历史地图复习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20(02):135-139+156.
[2]李彦庆.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30):204-205+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