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地理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张燕飞
[导读]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考查学科,每堂课基本都是新课

         摘要:初中,地理作为一门考查学科,每堂课基本都是新课,极少有复习课、练习课等巩固课堂内容的课,因此每一节课都要落实高效。如何落实呢?除了在上课经常要向学生宣传“地理进入高中也是考试学科,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下面,笔者将从巧妙地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主线;用问题式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注重多学科知识渗透等方面出发,略论地理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地理课堂;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有趣,有吸引他学习的地方,才会有兴趣上课认真听,作业专心致志的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因此地理教师要注重创设趣味课堂。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
         在初级中学,地理学科在时间安排上往往被排在上午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吃饭前一节课、瞌睡最严重的下午第一节、甚至是学生汗流浃背的体育课的下一节……这些时间段学生容易走神,这时需要上课的教师运用各种导入艺术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1、歌曲、幻灯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舒缓、轻松的音乐能够放松人的精神,节奏明快的音乐能振奋人的心情。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配上精美绝伦的幻灯片,一下子可以把学生吸引住。如《日本》这一课教学时播放PPT依次是和服、清酒和和食、日本普通民居、富士山、樱花、露天温泉……最后一张是蜡笔小新的动态图,配上的背景音乐是《机器猫》的主题曲,熟悉的旋律结合似曾相识的画面,让学生兴趣盎然,远比教师说“放下手中的东西,上课要专心……”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2、谜语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七年级上册《地理》,理论性知识为主,用歌曲导入不合适,老师可以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性强的特点,配合课的内容,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谜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上《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
         教师首先说:“今天我们上什么内容呢?你们先来猜一猜。”然后出示谜面:①“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②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是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争论谜底。谜语导入的目的也达到了。
         3、联系生活,设问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许多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熟悉的地理知识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设问导入,引起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如《多变的天气》这一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有的不停地擦汗,有的拿书作扇子拚命扇着,有的“咕咚咕咚”地喝着水……学生的心思完全没有从上一节转过来,强迫他们停下来会起到一定效果,但肯定不明显,采用设问导入,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看着汗流浃背的学生问:“同学们,你们刚才上的是体育课吗?”
         学生答:“是的。”
         教师笑了笑:“都怪天气太热,太阳太毒,把你们热得上地理课都没心思了。”
         学生不好意思地停下了手,准备上课的课本、练习册等。
         教师接着说:“如果老天为你们着想,上体育课时刮点微风、下点小雨,是不是很爽?”
         学生赶忙说:“不行,不行,真下雨了,体育课就上不成了!”
         教师因势利导:“那么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是好的天气,什么是差的天气,描写天气的词语有哪些呢?谁来说一说?”
         这样,既巧妙地导入了新课,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主线,穿插到教学内容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主线就是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为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整个教学内容围着这个话题展开,借此来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教学效率。因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感兴趣的情境主线,把要掌握的知识点穿插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日本》这一节教学,主要传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将教学设计成“从蜡笔小新一家的生活看日本”,学生会感兴趣得多。笔者具体操作如下:先用歌曲导入课题,背景是有日本特色的衣食住行图片和风景图片,最后一张是胡吃海吃的蜡笔小笔动态图。
         教师:“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有许多和我国完全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今天这一节我们从蜡笔小笔一家的生活开始,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首先我们从他家居住的房子开始,谁能说出小新他家的房子包括整个社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从房子结构引出多地震多火山,再引出日本所在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导入,教师:“日本地狭人多,可为什么不学一下中国控制生育,反而在鼓励生育,他们不怕人口多造成的后果吗?”然后出示第二部分的内容——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第三部分内容导入,教师问:“蜡笔小新的生活和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那么有相同的地方吗?”学生会回答:“文字!”于是老师出示内容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以上环节,通过情境设计,极好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达成教学意图。
          三、用问题式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式自主探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某个问题为主线,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动态,适当加以引导、纠正,并对学生探究结果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
         以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为例,这一节的重点内容是板块的运动,包含三个知识点:板块运动的方式;板块运动的结果;板块交界处容易产生的现象。这三个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板块的运动用视频方式演示给学生看,可以做到清晰明了,但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上面三个问题,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特别是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效果更好。比如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安排每个小组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准备一大盆,里面放小半盆水(水太多易溢出),水面上能排列漂浮六块塑料泡沫。学生在上课时按照三个罗列出来的知识点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果,填入上面的表格中,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点评。
          四、注重多学科知识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课堂除了要用到音乐、数学上的图标,物理上丈量,还可以大量运用语文内容,把语文上的优美的文字,运用到地理课堂,把地理上得活色生香,提升地理课堂的文化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节中天气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出示下列文字:
         “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晨,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教师问:“请你们找出这段话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和时间的词语。想一想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找出后总结第一个天气特点:“变化多,时间短”。
         地理课堂的上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课堂的气氛可以是轻松、活泼的。地理课堂上,老师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地理高效课堂[J].教学考试,2017,000(027):188-189.
         【2】王志芬.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7,003(00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