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刘世友
[导读]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有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摘要: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有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骄傲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事物都已经无法考证,为了保证历史的永久流传,弘扬民族精神,我国对于历史的教育和传播有了更高的关注和要求。在学生初中阶段,思想意识刚刚养成,正是培养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良好时期,所以新课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是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历史的实用性低,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对于历史科目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对于历史教学也赋予了新的定义。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但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过程和民族文化,更要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将历史知识进行有效地传达。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当中,由于对历史科目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也相对较低,普遍的学习方式都是教师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自行理解,更甚至会为了应付考试,直接将重点内容划出然后让学生直接背下来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认知就是枯燥无趣且无用的知识,但是为了考试还要占用时间和精力来背诵学习。同时与学生平时生活的关联性小,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有没有实际用处,造成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环境沉闷
         历史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说,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缺少辅助教学的工具和研究历史的必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传达方式就是文字和少量的图片来进行简单讲解,但是由于历史科目的抽象性,仅通过教师对于书本知识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想象,是无法体会历史科目所带来的乐趣的,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了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学生在课堂内昏昏欲睡的局面。
二、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目的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的目的。以往传统教学目的,注重的是以考试和升学为主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传达,所以就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模式。而现在教育当中,注重的是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质量和知识吸收与运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有效的教学。

所以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良好的吸收和运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多媒体运用
在数字信息不断深入普及之下,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也开始运用多媒体信息科技进行辅助教学。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对于教师和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进行深刻理解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来学习历史知识。而现代教学当中,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历史课程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更加详细具象的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早期的国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国家产生的经历是极为复杂的更不要说其发展的过程,这些都不是可以通过简单三言两语或学生的想象就能够完全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动画,将书本中枯燥无趣的历史知识变的生动立体,并进行更加详细,具体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内容。
(二)课外教学
         历史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是我国多年来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有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文化底蕴,如果仅是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趣味性的。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适当进行一些课外学习,例如名胜古迹的游览,历史文物的参观,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补充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解《三国鼎立》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三国的书籍,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等或者听一些讲解三国的讲座,观看一些与三国相关的视频,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详细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并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和补充,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历史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历史是现代生活的起源,也是现代文化知识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我们的国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我们一直处在接触历史和创造历史的过程当中,所以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在初中教学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历史课程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来了解历史,通过历史来填充生活。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过程中,这节课程我国近代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的十一国庆日,缅怀先烈的九一八哀悼日,这些都是真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的人、事、物,甚至是电影歌曲等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欲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作为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传承国家知识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优化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与吸收。
参考文献:
[1]吴延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2):143-144.
[2]杨继东.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才智,2020,(7):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