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下初中地理情景绘图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耿粉花
[导读] 近些年,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摘要:近些年,人们的生育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此影响下,教育行业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部分学校出现了生源短缺的现象,这使得学校的师资力量出现了过剩的现象。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学校提出了“小班化教学”策略,即严格控制每个班级学生的数量,使教学班从传统的“大班”转化为“小班”。在小班教学中,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对小班教学下初中地理情景绘图教学的开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班教学;初中地理;情景绘图教学;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其虽然并不是中考的考查内容,但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此影响之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能将初中地理的教学重视起来。情景绘图指的是根据当前教学情况进行实际绘图的教学,鉴于图像对于地理学习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其开展对于学生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发展具有长久较高的价值。相应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将情景绘图教学的开展重视起来。而在小班教学中,情景绘图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加的具体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直接对课程进行“定制”,提升课程与学生学情的契合程度。这样一来,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可以得到提升。
         一、小班教学的意义分析
         小班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来说的。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数量往往在40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就使得教师很难针对于学生的特点来做出调整,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在小班教学之中,班级规模大幅缩小,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一般不会超过20人,这就意味着教师的精力可以更好的放在每一个学生上。并且新课标提出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也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实施,这对于教学的优化进行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而对于情景绘图教学而言,小班教学的开展,可以让教师给予每一个学生设计实际参与的机会,在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就可以针对性的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做出相对应的教学调整。
         二、小班教学下情景绘图教学开展策略
         (一)有效利用版图版画,达成教学有效展示
         相关图片内容的展示,是实现情景绘图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地理教材之中,也有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配套版画,其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所包含的图片内容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研究。再通过教学展示的进行,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内在联系。为了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教师在进行绘图教学时,也要能边讲边画,使学生可以借助相应的图像达成对地理实体的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进行“海陆分布”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对本课教材中相关的地理版图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深入观察的过程,达成对相应版图的有效理解,感受全球的海陆分布,并学会用地理语言对其分布情况进行描绘。又比如,在进行“世界的人口”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对人口分布有一个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全球各地的人口分布图,在其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密度,使学生尝试着通过读图说一下世界上哪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分析这些高人口密度地区存在的共同点。像这样,通过对地理版图版画的有效应用,就可以达成教学的有效展示,帮助学生达成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
         (二)创建学生活动小组,发动学生地图临摹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教学工具,也是开展地理学习的重要凭依之一,为了实现情景绘图教学的有序开展,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就要能将地图利用起来,让学生借助地图的分析,达成知识点理解,掌握地理读图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开展学生地图临摹活动,使学生通过临摹的进行来感受地图的实际构成,明确线条的勾勒方法,加深其对地图的理解。

在小班教学中,由于班级规模的小型化,这使得其更加适合小组活动的开展。相应的,为了实现学生体验的优化,发展学生的实际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能创建学生活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地图的临摹,加深学生对我国各个地区省界边际的了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地图的判读”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增添学生对地图的感悟,增强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教师就可以结合各省市的地图,让学生尝试着对其进行勾勒临摹。为了实现学生临摹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其中就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在小组的划分上,为了实现学生绘图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结合分组,在学生分组完成后,教师在根据人数对小组划分进行微调。之后,各小组就可以从各省市图中挑选三个作为小组临摹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对省边界进行描绘,感受各个省的边界的形状,加深学生的了解。
         (三)联系教学实际内容,实现教学辅助绘图
         辅助图是实现教学内容解析的重要工具,为了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辅助图进行应用,帮助学生达成相关地理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效果。一般而言,在进行不同事物的讲解时,辅助图种类的选择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
         例如,在进行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需要进行展示的辅助图就是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凭借对光照图的制作与观察过程,达成对地图运动的讲解。而在进行河流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笔对河流的线条进行勾勒,感受河流的形态。在进行某一地区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边界形状让学生进行绘图,加深对相应地区的认识。如在进行“日本”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日本的外形勾勒出来,感受日本的具体形态。还比如,在进行“地形地势特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协调学生学习地形图、地势图的绘制,达成学生地理绘图技能的锻炼。
         (四)构建实际探究活动,实现学生实景描绘
         为了实现情景绘图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绘图热情,教师需要能结合实际,给学生创建一个实景描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探究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学习地图与实景之间存在的相互对应联系。而对于小班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引导的学生数量较少,在进行野外活动时其对学生的掌控能力也更强,换而言之,小班教学更加适合实际探究活动的开展。故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图形认知,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所包含的绘图关联信息,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用笔将所看到的地理实体勾勒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多种地理事物的图形表现形式。
         例如,在进行“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师,走进自然,去通过实际探究的步伐,达成地理的深入认知。在其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山脉,通过肉眼的观察,观看地势的起伏跌宕,再让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将地形地势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对河流的远望观察,感受河流的走向,描绘河流的线条。通过此过程,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就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相关地理绘图技能也就得到了锻炼。
         综上所述,地图对于地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必要的图形感知和绘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达成情景绘图的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结合可用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练习体验,实现学生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小燕.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绘图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54.
         [2]陈伟超.谈初中地理图表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66-67.
         [3]廖绍华.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4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