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班级管理质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陈红艳
[导读] 班级管理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辅助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注重班级中民主化、和谐化氛围的创建,以便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中,能够获得好的体验。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民主
         班级是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场所,也是学生日常交友的场所,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助力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而教育也是我国延绵不断的动力,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单单是对学生讲解基础的文化知识,同时包含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提高学习的成绩。
         一、建立民主氛围,实现班委会建设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也有表达自身意愿的热情,如果教师过度地压制学生表达自我意愿的热情,那么学生也会感觉自己是班级中的“局外人”,从而降低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成为班级中的主体,使得学生的意愿和诉求也可以被落实,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搭建表达自身意愿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并让自己的意愿在班级管理事务上得到彰显。
         例如,班干部的选举是班级事务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然而,在以往的班委会建设工作中,都是教师直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定,以至于学生的意愿得不到有效地体现,学生在班干部创建工作中的参与感也极低。所以,为了促进这一情况的改善,教师可以在创建班委会团队前,向学生讲述班委会的成员结构,以及每一个班干部所要负责的职务等,以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班干部职务的竞争。之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展开竞争演讲,阐述自己对班干部职位的理解,以及自己能够为班级做的贡献等。紧接着,教师组织其他没有参与班干部选举的学生进行自由投票,最后教师再通过整理票数的方式,决定班级中干部的最佳人选。
         这样,班委会就基于学生的意愿产生,真正地促进班级中民主化管理模式的创建,让学生的诉求得到有效地彰显。


         二、打造有效模式,实现后进生转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在智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的方向上,存在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才能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建构,而这些对知识认知效率缓慢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引导后进生掌握知识的建构规律,促进后进生的转变,也是教师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实际展开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相互辅助中,逐步实现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划分,让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素质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差距,也就是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资优生,也有后进生。之后,教师将课堂的学习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活动,以便小组中的资优生可以向后进生渗透学习的技巧和规律,逐步促进后进生的转变。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为学生搭建互助的学习空间,能够为后进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路人,让后进生在接受帮助中,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习素质的发展。
         三、展开系列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创建
         班级的文化渗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隐性教育。在展开班级文化指导时,教师单纯以口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文化内容,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文化,也不能促进学生完成对文化的内化,以至于班级文化创建的工作始终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为了改良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文化建设渗透到多元活动中,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取其中的内容,完成对文化元素的认知。
         例如,传统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有机组成元素,但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却不是单靠说教就可以落实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教室装扮的活动,让学生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张贴在教室的空白墙上,营造班级中的良好文化氛围。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熟知的一些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再展开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利用舞蹈、歌曲等方式,歌颂我国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多元方式中,切实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效果。
         总而言之,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成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继续秉承一颗耐心,不断地更新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举措,以便在建立完善体系中,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艳朋.新时期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27.
         [2]王辉.浅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2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