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参加课程,而中学学生则在青少年时期,班主任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快乐,更健康的体验,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关注发展中学阶段下学生的德育。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促进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发展与进步,针对学生的情况需要能够做到细致化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最后,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中尊重学生,积极推动班级活动的开展,以此实现有效的班级德育管理。
一、深入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和道德教育的关键前提。班主任需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的过往经历,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等。并且能够保持并保持良好记录。以此能够对于了解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状态表现。为了能够实时的掌握学生动态情况,班主任还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在班级中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明白学生在现阶段下的真实感受。通过与学生的亲密沟通直接获得信息,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针对学生的学习中的困难以及生活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对于学生的具体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生活。此外,为了使学生更快,更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稳定学生的精神面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刚刚进入到初中阶段开始学习与生活,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许多学生对于与他人的相处感到恐惧。通过观察班主任可以发现这些学生通常具有内向的特质。他们通常喜欢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不想与陌生学生在一起交流。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可以积极伸出援手,并找到与学生交谈的机会。首先,我们与学生交谈,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生沟通,学生之间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朋友之间的友谊非常重要。帮助这些学生周围的所有同学相处融洽,将他们视为朋友,然后尝试在生活,学校或生活中与同学进行交流。当内向的学生遇到麻烦时,可以主动请求其他学生的帮助,而教师可需要能鼓励其他学生帮助这些内向的学生,这样他们就不会过着孤独的生活,而选择主动的融入到班级之中。
二、建立有效奖惩机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
在日常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总会无可避免的犯下错误。但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以及使学生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判应注意出发点,班主任应该综合起来看待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具体事件,以此来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能力。同时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比较强,但是出于叛逆期,因此教师更加需要能够注重教育学生的方式。因此教师需要能够针对学生的特性来进行引导,在不损害学生的自尊的情况下进行德育引导,实现德育理念的有效渗透。以此教师通过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让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加配合,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班主任还必须采取理性科学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查找课程和学习方法,可以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特征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奖罚机制,促进学生在现阶段内自身思维方式的有效提升与进步。比如,有的学生犯下错误之后,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惩罚学生,则很容易激起学生在现阶段下的逆反情绪,导致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在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批评与惩罚,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健康的成长。
三、管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教育强调公平,尤其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并且为了提高德育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班主任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因他们的学习经历以及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这些差异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班级进行德育管理。每个学生都应得到平等对待,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也应该做到积极的鼓励与关心。这样能够弥除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欣赏和认同班主任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德育工作。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时常会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往往会更加的包容,在犯下小错误之后,教师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当学困生在犯下同样的错误时,往往面临的是严厉的惩罚。长期以往,不但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管理的不服从,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学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当学困生在班级努力学习寻求进步的时候,教师需要能够积极鼓励,给与帮助,增加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分层管理的模式,对于不同程度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此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
四、开展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同时,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理念的渗透管理工作,教师需要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进而可以投身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现阶段下最能够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方式,就是教师能够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通过教师举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获得充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的认同感,让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的配合,以此实现德育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自身行为方式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班级管理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集体意识以及对于班级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组织两个班级的拔河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篮球比赛参加班级之间的友好篮球比赛,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合作精神和双赢。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话剧的排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对于班级的参与感。
综上所述,教师能够及时的促进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发展与进步,针对学生的情况需要能够做到细致化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最后,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中尊重学生,积极推动班级活动的开展,以此实现有效的班级德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洪仙.浅谈初中班主任实践德育管理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88.
[2]赖年英.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方法探微[J].教书育人,2018(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