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其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至关重要且尤为迫切,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要面临和完成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提炼教材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和优化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课堂基础之上的,具体指的是教师综合利用尽可能少的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来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取得最大化教学效益的课堂。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逐渐承担起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迫切需要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都应把握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以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为指引,结合现实学情来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以顺利实现高效课堂的创建和实施。
一、提炼教材问题,深入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效载体,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究进而推动课堂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过去灌输性教学方式和策略中转变出来,尝试从数学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知识中提炼出各种启发性、开放性问题,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创设形象且生动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动机,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展开分析和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本节课程的涉及到的问题较多,需要学生们完整的经历探究过程,对此,笔者在课程开始前,便将本节课程的涉及到的问题集中起来,上课后,笔者挑选合适的时间向学生们提问。当笔者提出问题后,会给予学生们分析的空间,让学生们的思维融入到问题中,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适当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提炼教材问题,深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用图片、动画、影像或者音效等形式呈现出来,让整个数学课堂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的感官体验和冲击,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提高数学知识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同时,课程中需要呈现相应的图象,所以,为了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带领学生们对了解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然后,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功能展示平面上确定点的过程。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加快了学生们的理解速度,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们的直观感知能力。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三、优化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能够成为教师改进教学、优化学习的基础依据。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并优化教学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具体来说,教师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可以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本节课程为证明类课程,课程中需要学生们不断参与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们对于自己的答案没有自信,总是憋在心里,阻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所以,笔者在这个过程中,会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同时,无论学生们的答案是否正确,笔者都会对学生们的答案进行点评,表扬学生们的参与态度,让学生们勇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推进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所以说,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当坚持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特点来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以实现提炼教材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和优化教学评价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从而全面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升级,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发奎,刘海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
[2]谢维成.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