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这可以说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的核心指向。基于这样的认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数学的概念教学要重视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拉长概念引入和建立的思维链条,让学生的思维参与更深入。这就必须要从过程着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最终掌握概念。本文对此进行了较具体地阐述,并以绝对值概念的教学为例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学心得
新的教育形势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为人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这可以说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的核心指向。简言之,我们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忆结论,而是要教会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反之,应该切记不要使数学教学沦为单纯的知识结论的教学。在这方面,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对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下面结合案例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一般认为,引入、建立、巩固和运用是数学概念的四个基本阶段。然而,大抵是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基本上属于初级范畴,很多基础性的概念比较简单,因此很多教师有意无意陷入一个误区,即引入和建立阶段做得不够到位,甚至是有所忽略,相对而言巩固和运用阶段则做得比较扎实。这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讲解概念后即进行大量机械重复训练或题型归类训练,甚至不惜加大训练难度。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但从核心素养视角看,是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拉长概念引入和建立的思维链条,让学生的思维参与更深入。这就必须要从过程着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最终掌握概念。实际上,概念在过程阶段一般会表现为一系列的固定步骤,具有操作性且相对直观,因而是容易通过仿效学会,而从过程入手,经过操作来体会概念中信息的具体关系和相互影响,就打开了认识上升的道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概念学习必须通过对学生已接触到的恰当的实例进行组织整理、分析归纳、分类抽象来教,即须用实例来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对此加以体会。
二、例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以绝对值为例
绝对值这一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往往先直接给出形式化的绝对值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然后就讲解例题,让学生利用这个定义求绝对值,最后让学生仿照例题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于把思路搞反了,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进行操作探索,进而自己归纳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应该认识到,这一结论其实并不是绝对值的本质,充其量只是求绝对值的法则或技巧,学生能够利用它准确地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也不代表理解了绝对值概念。因此它必须是是学生通过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来的,这也就代表着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进行合理地引导,而不是觉得这个概念很简单,直接“抛”出来略加解释,感觉学生理解了就开始做题。简言之,我们必须重视引入和建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巩固和运用,而达成此种效果的途径即为引导学生利用“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这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进行操作探索,进而自己归纳正数、零和负数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具体实施上,先不要给出结论,而是以填空形式让学生求一些数的绝对值(包括正数、零和负数),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从这些结果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由绝对值的定义自己推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总之,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即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切实地经历思维过程。如果通过直接给出概念定义的方法引入概念,实际上就把数学变成了按部就班的程序化的东西,使数学学习变成了对机械程序的记忆、模仿和操练,这样就偏离了数学的本质,违背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和途径,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到到高中阶段后很多数学概念变得相对复杂,而学生又没有养成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概念的思维习惯,不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对其在数学上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将眼光放长远,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来进行概念的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祝思林.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微??[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6(Z3):23-25,共3页.
[2]宗向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 名师在线, 2018, 67(30):20-21.
[3]张健辉.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 华夏教师, 2017(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