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由应试教育的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二要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角色,三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四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五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学生视野。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以生为本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进展举步维艰,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很多落后地区的广大农村,小学的课程安排还是以语文、数学这些能通过考试衡量成绩的课程为主干,重“学会”轻“会学”的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现象。这种数学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扭转这种状况,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破除长期以来在教育者头脑当中存在的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才能由应试教育的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呢?
一、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主导下,考试分数和名次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依据,这这种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程设计和课程结构,严重地束缚着数学教师的教学。为了让教学效果在分数上展现出来,教师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突出解题能力的提升,而忽视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的培养。师生之间不是一种互动式的双向的信息交流,而只是一种单调的单向的信息传输,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极大地缩小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在这种意义上说,这种数学教育是失败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它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抹杀或者扼杀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以及在数学道路上成长的可能性。
从学生现有的数学学科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本身出发,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和学生成长的需求导向,通过平等的对话以及适当的点拨、答疑,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和享受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孩子自身都有着在发展上的无限的可能,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定不能把自己本有的错误的关于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生硬地灌输给孩子,这会扼杀他们的数学潜能、创造力。
二、 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角色
“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出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这一理念对于教学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由于教育从业者们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往往千差万别,因此,它的贯彻落实更是困难重重。当前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是主讲,并且是课程推进的主体,学生不是知识的建构者,而只是只是被动的接纳者。需要明了的是,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外的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才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最为坚不可摧的基础。从实现形式上来说,就必须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只需要掌握好“导”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最核心内容,课堂这个舞台由学生来展示,不与学生抢风头成为活动成功的关键。
三、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一)说的能力
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可以锻炼、提高学生更多的说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尽量少说或者不说,或者要在关键、重要的地方说,在能起到点拨、引导作用的地方说。理想的课堂,更多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说,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清晰地说算法、说操作、说思考、说收获等。
(二)概括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对定义、公式的表述、理解,总结新课中学习的重点难点,总结学习中的困惑和收获。对于学生的总结,教师在评价中尽量鼓励,不要用课本上的表述或结论去衡量,更不要过分苛刻地要求语言多么严密,学生只要说出其大意就可。
(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这主要体现在要让学生形成对“数”的概念。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人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序列进行抽象的结果,形成“数”的观念,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媒介的使用都应考虑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塑造。抽象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重要的表现,我们要让孩子逐渐摆脱直观,超越直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学生摆脱对直观的教学案例和仪器的使用,在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对“数”的概念以及数学的基本范畴的认知。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固定的,课余时间比较少。因此,课下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时间、教师的时间都比较紧张。那么,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实现因材施教就非常关键了。课程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提问、练习、作业上作业的设计上也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学生视野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还存在着老师个人的一张嘴加上一支粉笔的上课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维持了很长的时间,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势必会被以多媒体运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所取代。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集中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创造力。这符合小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本身是关于“数”的学问,是相对枯燥相对抽象的。但是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动画的集合,把原本抽象的、生硬的“数”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融合到“数”的探索过程当中去,对于富有求知欲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进入数学的世界,原本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的课堂,数学不再是单纯的关于数的抽象,而是关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提炼,大量真实丰富的生活信息融入课堂,原本黑白的课堂就会变地多姿多彩。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不仅发挥了感觉的器官,更愿意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在数学课堂落实素质教育也是一项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对于广大的数学教师来说,最根本的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坚持并加深对学生中心论的理解和探索,这是现代教育学最伟大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 孙胜兵. 甘肃教育. 2018(24)
[2]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 何有财. 西部素质教育.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