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高考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张继宏
[导读] 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三校生对口招生的特殊情况和高考班中职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

         摘要: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三校生对口招生的特殊情况和高考班中职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数学教学;策略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8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精神,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实行对口招生政策。这不但改变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被动性和局限性,推动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极大地满足了中职生圆梦大学的心愿,让一批批有志青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以后,有机会步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三校生对口招生的特殊情况和高考班中职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位中职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温故方可知新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的调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学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厚,初中数学知识掌握不够,运算能力低下,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恐惧心理,进入中职学习后,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显示,新知识在记忆系统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数学更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为了更好的与中职新数学课程相衔接,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应在新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的复习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比如多项式运算、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好学、乐学的目的。因而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而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平等对待学生,让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三、帮助学生重树数学学习的信心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对教师的期望效应进行过经典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要构建对每个学生的期望,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通过适当的渠道向他们传达这种积极的期待。这一点对于中职学生尤为重要。由于很多原因,一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佳,常常遭到老师家长的责骂,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帮助学生重树数学学习的信心,是我们每个中职数学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踊跃回答问题。另外要改变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结果性评价,很多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已经麻木,只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变化也编入学习评价的标准中,注重平时成绩,凡是有所进步的方面都应该在学习评价中予以肯定。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努力程度,任何细微的进步都能得到肯定,评价中重视学生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改进思考的方法与过程,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也能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紧扣大纲,回归课本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甘肃省三校生数学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每年三校生高考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组成,其中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高考中万无一失,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采取“负重”式教学。一方面,教师征订大量的教辅材料,使学生成天淹没在题海中,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教师为了教受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对一些知识点加以引申,结果学生听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反而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得不偿失。所以中职数学老师在施教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数学的系统性要求,弱化理论推导,以突出数学的直观性,注重数学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纵观近几年三校生对口招生数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多以教材为蓝本,无偏题怪题,因此教师应该理性的回归课本,让万变不离其“宗”,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刍议[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10(23)
[2]谢景川.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2013(8)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大学出版社
[4]贾俊强.走出中职数学教学困境的对策[J].职教园地,2010(2)
[5]何庆明.浅谈中职生数学教学[J]. 职教园地,2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