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袁天都
[导读] 新课改着重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改着重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通过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自主设计实验、渗透绿色化学教学等有效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标对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解读分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重要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高中生的接受心理和思维特征,将上述五项素养的培养交叉融合进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不断获得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化学思想,最终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一、巧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相比较初中化学的学习而言,他们对化学的认知和理解也更上一层。高中化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将宏观教学和微观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物质变成具体的、形象的机理动画,让学生更加理性、更加全面地去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基于此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对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开展生动形象的化学教学,让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素养获得培养。
         例如,在学习《苯》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巧用多媒体教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学习“苯的物理性质”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眼观、鼻闻等手段从宏观角度去认识苯;在学习“苯的化学性质”时,我通过对比苯和烷烃的分子式,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苯和同数碳原子烷烃的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来认识苯的组成和结构。再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苯的取代反应”的实验录像,播放“苯的加成反应”的机理动画演示,从微观角度解读苯的化学性质,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苯,而且培养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二、创设发散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由于化学知识的零散琐碎,许多学生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然而,这种做法吃力不讨好,有“舍本逐末”的意味。只有清楚认识到化学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有启迪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启迪下不断深入问题实质,渐渐认识到化学的本质,才能进一步体会化学中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例如,在学习“氨”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课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根据“喷泉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氨的化学性质上。我在给学生演示了“喷泉实验”后,结合实验过程提出与氨的性质有关的化学问题,来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从合作探究中找到问题答案,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之后,我还通过“氨和水之间形成的可逆反应”,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中蕴含着的平衡思想,促使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素养得到培养。
         三、引导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来验证化学物质性质的真伪,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依据化学现象推理化学理论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高中化学教师应改变传统讲解实验的方式,改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去自主猜想化学物质性质,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步骤来验证猜想,然后再带领学生总结化学结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


         例如,在学习“乙醇”这一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点时,我就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素养。首先,我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来猜测乙醇可能的结构。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乙醇与水的反应实验来验证真伪,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乙醇中含有烃基”的正确结论。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基于化学实验现象推理出了化学结论,促使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素养得到了培养。
         四、鼓励质疑提问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思维、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个体。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能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应该能质疑、会提问,敢探究,开展有思维参与的创造性学习,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秉承着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及时转变传统应试观下的“去问题”教学模式,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
         例如,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课上,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随着问题难度的加深,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之后,我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真伪,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渗透绿色化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高中化学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它还肩负着作为科学学科不能推卸的重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利用化学造福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从化学教学的点滴中渗透绿色化学观念,让化学知识能够“扬长避短”至关重要。高中化学教师要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两部分有机结合,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加强绿色化学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从学习的点滴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硝酸”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教学中渗透了绿色化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上课伊始,我由一则“硝酸泄露”的新闻事件引出化学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硝酸具有怎样的性质?硝酸泄露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运输浓硝酸应该使用什么材料的容器?”等问题,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硝酸的特殊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更是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渗透进教学的方方面面,如通过微型化实验来培养学生节约意识,通过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来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科学态度,通过普及实验剩余化学物品的回收处理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到了学生的一言一行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大势所趋。高中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促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山西青年报,2017(10).
         [2]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