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ISA阅读素养测评把文本形式分为四种: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文本的两种基本形式。小学数学学科涉及到的材料对象亦可分为,一些不涉及图表的文字材料属于连续性文本,其他涉及图表的阅读材料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通过数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解决由非连续性文本构成的情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问题的步骤,第一步,读取资讯,找到信息。第二步,图文对照,整合信息。提高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情境问题能力的方法有,让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能力 培养
一、小学数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2009年的PISA阅读素养测评把文本形式分为四种: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文本的两种基本形式。连续文本是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由句子组成段落,并可形成更上层的节、 章和书等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文本形式;不同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可看做由表单等构成的文本,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通常以表格、 图形和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信息…;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都是由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按不同组合方式构成的。
小学数学学科涉及到的材料对象亦可依此分类。一些不涉及图表的文字材料属于连续性文本,其他涉及图表(包括单纯图表以及兼有图表和文字这两种形式) 的阅读材料属于非连续性文本。但是数学学科与语文不同,数学学科中大量存在的不是连续性文本阅读,而是非连续性文本,这是由数学学科 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如:
图1:小数乘整数问题 图2:小数乘小数问题
二、提升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着眼点
我认为关注数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着眼点与语文学科不同,并不仅仅是阅读,其实质是通过数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解决由非连续性文本构成的情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三、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问题的步骤
张祖庆、戴一苗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用策略一节提出,第一步,读取资讯,找到信息。第二步,图文对照,整合信息。具体到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一般需经历语言转换、信息提取加工、意义重整和运用。结合小数数学学科特点,我认为学生解决非连续性问题的主要过程包括:理解信息、明确任务目标,筛选有效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利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等。
四、提高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情景问题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1.不能准确理解非连续性文本表达的信息,这一方面受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学生经历、经验、学识的限制。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章的数学广角,主要讲解数字编码的意义,有收发信件引入,但是由于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信件,用得更多的是手机软件,因此,学生对信件很陌生,造成了教学的一定困难。
2.学生不能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创设故事情境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大家都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后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从而引出例题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3.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列式、计算等方面出现错误。
(二)提高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情境问题能力的方法
1.让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识,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和看图形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因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认为有以下方法:一是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形,在必要时给学生指点,让他们明确目的,要有恰当的方法。如我在教《正方形的表面积》时,首先叫学生观察此图形,认真思考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这样就能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二是引导学生们看图形,在教学中我培养和引导他们怎样看图、怎样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看懂图弄清俗语,理解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针对学生提出的难点、难题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一解答。让他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仔细阅读课后做作业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加强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在低年级就要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做到学习联系生活,如教学《“0”的认识》,“0”像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像鸡蛋、像苹果、像我们张大的嘴巴、像鹅卵石”等;用直观教学,老师拿出一副三角板,认识三角形的角,让学生比比,摸摸,看看,画画等,让他们在心里有这样一个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慢慢长大,还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3.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规律,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与教师对空间观念教学认识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好这门课程。如教学《第几》“几个”是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第几”是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如看卡片填空“1、3、5、2、4”从左边往右边数,第三张卡片是( ),“4”是第 ()张卡片;上面一共有( )张卡片,从右往左数“5”排第( ),第二位是( )。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教会学生灵活的思维方法,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变得活跃,应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牢记,而且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必须要让他们记住定律,再应用,(如195+387+805=;357×101= ;3.7+2.4+1.3+1.6=;3.5×2.4+3.5X7.6=)等。就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才能得到解题的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让成为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依托,提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效率,既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发展的必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起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通过发掘生活中的阅读元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及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祖庆 戴一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2].李刚友,重视农村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贵州教育,贵州教育期刊发展公司,2019年1月第619期
作 者:李猛
工作单位:普定县第六小学
详细通讯地址:普定县定南街道褚东村大洼组
邮编:562100
E-mail:11434404219@qq.COM
联系电话:1872276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