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郭佳庆
[导读]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摘 要】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并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育目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让数学学习更容易被学生学以致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成为每个学生想要学习、了解的课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并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情景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知识的引入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一要结合生活生产情景问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应用意识。例如通过温度的上升与下降,利润的盈利与亏损,用正反事例引入正数与负数。二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应用意识。例如学习轴对称时,可让学生通过剪纸,探究对称图形中蕴含的奥妙,进而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等知识。三是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数学知识,提高应用意识。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通过在木条钉钉子来验证。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尝试运用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素材,通过让他们自主阅读,发现数学问题,尝试建构数学模型,帮助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新课标中把数学学科总体概述为“数学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科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素材,探索并尝试建立模式,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3只碗整齐地摞在一起,测量其高度为11cm,将5只碗整齐地摞在一起,测量其高度为14cm,如果有这样的碗25只,整齐地摞在一起,应该有多高呢?首先适当引导让学生感知碗的高度与碗的只数存在怎么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建构一次函数的模型,找出题中的两个变量,并探索出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精心编创习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将当地的市场经济、社区生活等有关内容融入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函数的知识点时,笔者结合市场经济和消费等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汇和知识点,设计这样的题目:某企业生产了一批大衣,每件的成本是400元,销售的价格是510元,在这个季度生产了n件,为了扩大市场,企业决定降低大衣的售价和制作成本,经过考察,预测下个季度每件大衣的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会提升10%,要使销售利润保持不变,该产品的成本需降低多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下个季度的销售价是510×(1-4%)元,销售量是(1+10%)n件。设每件大衣的成本降低x元,则降价后的成本是(400-x)元,而降价前的利润是(510-400)n 元,降价后的利润是 [510×(1-4%)]×(1+10%)n元,可列出方程:[510×(1-4%)-(400-x)]×(1+10%)n=(510-400)n.解方程得x=10.4.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涨价、降价、利润等一些生活中的用词频繁出现在数学习题中。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问题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下手。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很容易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活跃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死气沉沉的机械练习,数学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材每一章内容之后都有一个数学活动,这部分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和能力,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教师应重视开展数学活动课,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和“投影与视图”后,都可以鼓励学生设计测量校园旗杆高度的测量方案,大胆利用所学知识,借助数学工具开展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同条件下对数学方法的选择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应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向萍.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6).
[2]韩福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云教育,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