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主题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龚志强
[导读] 随着我国新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教育中的众多学科都产生了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新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教育中的众多学科都产生了影响。在新教改的背景下,数学学科严谨的特点,必须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融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利用主题情景图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主题情境图的运用策略展开实践创新探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思考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情境图;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给予了新的规划调整标准,通过对教材中主题情境图的插入来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更为突出。不过,针对实际课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教师进行应用上的深入探讨,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主题情境图合理利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情境图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主题情景图是对传统教材的创新改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图片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了传统数学课的乏味刻板。结合了小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使用满足于学生好奇心的主题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数学课程产生了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情境图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不但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了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主题情境图,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具趣味性,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将生动的主题情境图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解读,加快对知识的理解,从中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的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汲取新知识,再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主题情景图在教材中充分得到运用和发挥,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快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数学课的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情境图的使用策略
        (一)利用情境图认识主题,把握起点
        教材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课本,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在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授方法的创新,合理的,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然而,这一要求并非是改变教材,而是将教材活用,通过多种途径将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对主题情境图深入挖掘,多角度、多层次将图片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主题情景图的设计本就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其内容富有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和情趣的主题情景,不仅清晰的展现了课程任务,还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搭一搭(一)”为例,课程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余数的计算。但是如果单单只是运用数字,课堂不可避免的会很枯燥,而且学生不知道学这样的计算有什么用,不能对知识做透彻的理解,甚至于整堂课程下来,只有教师在积极的投入热情,学生的思维早已不知道云游到了哪里,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影响极大。

因此,在教材的开始就设计了两个同学一起拿着小棒在桌子上搭正方形,并提出了“13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的情境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像图片一样进行搭正方形的游戏,利用实践,让学生找到课本中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切身体验,学生们在边动手边思考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并且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程的拓展。找寻出数学的逻辑规律,比如,在计算的过程中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再比如余数为什么总是比除数要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运用画正方形或者是小棒搭正方形的方式进行计算与思考,有效将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达到学习与运用知识的目的。
        (二)围绕目标运用情境图理解内涵
        就像上述例子中所提到的,主题情境图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图中隐含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这是学习数学理解知识非常重要的手段。数学的学习是从数学问题开始的,是通过解决问题而进行理解学习的。对于教材主题情境图的运用,一般在上课初期,教师会利用其引入教学活动,但是其作用远不止于此。对于主题情境图的运用可以建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将情境图的内涵和价值做更深层次的挖掘,合理利用在数学课堂上。比如在“分橘子”一课中,教师利用主题情境图组织学生探究,之后再让学生通过主题情境图去分一分自己计算数是否正确,从而利用主题情景图把课程的内容加以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对课程内容了解的更为深刻,而且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连接,让学生发现探索乐趣,将主题情境图有效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三)利用媒体活用主题情境图
        课本上的主题情境图都是二维静止图片,想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或者是游戏形式让主题情境图动起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会搭配”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段故事,引入主题情境图,激发学生思考:笑笑的两件衣服和三条裤子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动手拖动搭配,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最后总结出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就水到渠成。教学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还从视觉上获得了美的体验,建立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三维”目标真正融入到数学课堂中。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情境图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其作用远不止让课本变的更好看那么简单,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实践技巧都透露出人文思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的引入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康小强.利用主题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18):99-100.
        [2]陈宏.小学数学“主题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措施[J].名师在线,2019(13):16-17.
        [3]秦丽娜.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