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孝道”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黄新峰
[导读] “孝道”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摘要:“孝道”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孝道”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是一切德育教育的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规范,为中华文化所特有。所以说,“孝道”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百善孝为先”,将“孝道”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用语言文字中的真、善、美沁润孩子的心灵,对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肩负这一神圣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适合把“孝道”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笔者作为我校的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把我校的“孝道”教育的粗浅做法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孝道教育;语文教学
一、选好“典范”课文,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做好“孝道”文化的熏陶。
         在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与“孝道”有关的课文比比皆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进行精心选择,然后进行分类。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熟悉课文内容,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教研组统一进行讨论,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确定“孝道”教育的主题,然后找准切入点,在课堂上找准时机,适时渗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的时候,和家长做一些互动,把课本上的“孝道”行为,尝试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之中,真正将“孝道”教育落到实处。这种做法,真正的让教学的言传与身教合二为一,真真正正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还增加了孩子和父母间的沟通、交流,会受到家长的肯定。
二、利用作文课,让学生将自己的“孝道”行为“记录”下来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没事可写,因为他们觉得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没有经历什么“大事”。就连很多语文教师也认为学生的作文无事可写,学生的生活圈子很小。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片面的看法。比如“孝道”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小学学生基本上每天都要和父母接触,可以说“孝道”和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生时时刻刻看得到、做得到。我们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在家中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做法用日记记录下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成作文。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或者中国的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比如给父母洗脚,送父母生日礼物等,让学生做完这些活动之后,把这些过程也写成作文。教师要对作文进行适当批改,也可让家长进行适当修改、点评,然后在班级举办作文展览。

这样,既加强了“孝道”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课外名著,让学生接受“孝”的洗涤。
         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语文教师可精心挑选一些与“孝道”有关的且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篇目,让学生仔细品读,深入理解主人公“孝”的行为,并适当做好笔记,找出优美的语言,写读书感受,在班级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学生受到了“孝道”教育,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利用班级“故事会”,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今的孝道故事家喻户晓。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孝”的故事,在班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可让全体学生先写主持词,然后再讲故事。尽量做到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感情真挚。让学生人人参与,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可适当进行点评指导。这种方法,不仅进行了“孝道”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利用电影、微视频,写观后感。
   电影和微视频,能够充分学生调动学生的身体器官参与吸纳活动,获得直观真实的场景,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能量,快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电影和微视频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孝道”教育方式之一。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繁多的视频,要精选一些与“孝道”有关的电影或者微视频,让学生观看。这种观看视频的方式,最容易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教师在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视频的整体或者某一个方面,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班级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受到“孝道”教育的同时,还通过写读后感,培养学生了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利用语文课,召开“家长会”,做好“孝道”教育的总结和传承。
           语文教师定期利用语文课,召开家长会,教师和家长、学生一起,对学生的“孝道”教育进行总结,及时评出“孝道”模范。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得知,还有一部分的家长也受到孩子的感染和熏陶,改变了一些对父母的不孝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日新月异,改掉了以前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会了省吃俭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受到了家长的肯定。
六、结束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道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传承中华美德,开展孝道教育,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语文教师将继续努力,继续深入把孝道教育开展下去,深入探讨“孝道"教育的先进方法,既让学生乐意接受“孝道”教育,又能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