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碰壁点拨”在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期   作者:罗纳英
[导读]
        “碰壁点拨”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思考,联系老师出的题,在练中碰了“壁”,期望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这是,教师点拨讲解,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中我经常试“碰壁点拨款式”教学,收效很多。例如:我在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首先让学生拿学具摆一摆:第一行摆8个圆圈,第一行壁第二行多摆3个。学生积极性高,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操作过程中,铺垫了认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量关系,然后上一个台阶,出示灯片:
        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朵7朵,黄花多少朵?
          
        我问:“哪种花多?那么红花可分成哪两部分,怎样求黄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师巡视,让学生“诊断”自己,师“诊断”学生,让学生自己暴露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在“碰壁”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听讲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又培养了学生去战胜困难的心理品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这时,教师讲评点拨,疑难处着力挑明;从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朵的部分,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用减法计算。这时的寥寥数语有如夏日的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自我矫正,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自主学习,主动积极状态。接着塘学生想想:原题意思不变,第二个条件要怎么改?学生在目标导控下,去训练思维的发展性。我又把上题的“多”子,改成“少”在,让学生去思考,“借题发挥”式的点拨,训练了学生“举一反三”的习惯,把重点、难点轻松地突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接受,面向了全体学生,学生就不易出现看见“多几”用加饭,“少几”用减法的现象了,然后我又出了一组上台阶的题。出示灯片:看图列式计算
          
        这种巩固消化题的联系,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现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出来一道更上台阶的题:
        “小红有19张画片,小林有10张画片,小红给小林几张,两人的画片就同样多?”
        学生沿着台阶攀登、探索,以跃跃欲试的姿态去迎战,在练中有学生“碰壁”产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有勇气去克服困难,有耐心去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点拨,这是教师“趁热打铁”巧妙地演示线段图,“比小林多8张”这部分线段平均分成2份,没份是4,拿一份移到小林这条线段上就同样多了,学生观察主动认真,通过教师的点拨,解题思路开阔,培养了他们的操作性,应用性,思维归纳性等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所以,“碰壁点拨”教学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子啊教学中的实施,值得在教学中经常运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