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黄艳波
[导读]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充分并且恰当地应用数学活动,
    摘要: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充分并且恰当地应用数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用信息技术,人文教育等受学生欢迎且易于接受的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来激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活动,课堂气氛,信息技术,人文教育
        在新课程中,如何以更大的力度和范围向前推进新课改,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掌握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都在不断的探索。近几年我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感到我们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呈现手段等多方面下功夫,从变换教学的角度上做文章,才能有效地激活数学课堂,真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
        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想一试锋芒。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课堂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课堂是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是实现师生丰富而完整的情感交流。我在教学勾股定理的时候我就出了一道题:“一根70cm的木棒,能否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折木 箱中,能放得进去吗?”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争论起来。这时我就拿出了相应的教具让一位学生进行操作,学生涮的一下子把目光全集中上来,这位学生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能把木棒放进去了。这时我接着问你们能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析这一现象吗?学生这时的兴趣非常高,马上动起笔来进行计算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活力。
        2、用“数学活动”引领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教师从先前的唱“独角戏”“满堂灌”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从以前的轻过程重结果到现在的注重学生观察、猜想、发现、动手操作、讨论、合作交流、验证、探究出结论;从以前的讲授例题、做练习到用数学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课堂更加活跃,气氛更加浓厚。数学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亮点,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一个大的数学活动,教师把这个大活动再分解设计成一系列相关的数学活动,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达成一个明确的数学任务;每个活动都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显现出来,而每个问题都围绕着核心来开展。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我就把它分解成几个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四人一组动手做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并用这个仪器平分一个已知角,后想一想它的道理。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有争论,又有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了平分角的仪器实际用了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的原理。接着问,除了用平分角的仪器,你还能找到多少种平分角的方法?这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作品的平台。最后通过折纸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由此学生通过图形的观察总结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又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也真正“活起来”。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点滴开始,寓人文关怀于教学中去。平常在教学语言上多加锤炼,也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温馨。如 “请同学们朗读一遍好吗?”, “可以展示你的作业吗?”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和鼓励;“可否换个角度思考”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等等。教师亲切的教态,及时鼓励的语言,整洁的仪表以及漂亮的板书让学生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功底和良好的职业风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4、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正在应用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快速发展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新课程的教学可以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如多媒体课件和电脑以及网络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较难的数学问题变得容易,并且使课堂容量加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对个体予以关注,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以插入背景图片、背景音乐,微视频等,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潜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利用Flash可以直观演示事件发生的情景,使课堂更生动、形象,课程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把两圆的位置从外离到内含的运动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观察。利用投影仪进行学生练习展示,及时进行反馈更正,鼓励创新思想,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多地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全面结合各种教学软件及平台的优势,会使课程更直观、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用“人文教育”趣味数学课堂
        数学教育不仅要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又要体现数学科学中蕴含的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对数学文化的普及教育经常开展,长抓不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从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中,发掘引发学生人文理念的教育内容。如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就涉及数学上从正数到负数,从数字到字母,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等重大历史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究和取得的进展。再如在圆周率的发现、勾股定理等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等趣味盎然的故事里,学生从中体会人类追求真理的长期努力,折射出科学文明的光辉和人类认识的伟大创造力。又如象勾股定理的发现及我国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等知识处处激励学生,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无限动力。让学生通过感受到丰富数学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要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来。 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教研和教改中,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去挖掘课堂,从不同角度审视教育内容和千差万别的学生,找到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在实施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2、张楚廷.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8
3、刘耀琴.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12-22
4、夏丐尊.翻译《爱的教育》 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1926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