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往往比较活泼、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为强烈。而小学阶段正是数学基础教育的关键时刻,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加之小学生在认知上处于感性阶段,在对所有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的年纪,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积极地去参与和钻研。但在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接受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化趣味化教学的应用与实施。在从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在单方面进行授课,这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在课堂上无法全神贯注。为了解决这个现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让课堂教学更具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创新课堂
1 引入情景教学,增进课堂趣味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觉得知识点太枯燥,学起来比较抽象,所以难以提起兴趣,学习效率难以提高。现实中能够影响课堂气氛的综合因素有很多,比如教材、环境、学生心情、教师情绪等等。但是在这其中,教师仍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教师应当在备课的时候提前将知识点梳理清楚,在上课时用丰富的语言,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有趣实例和数学课本里的知识点相结合。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小明在中国读书,他的妈妈在英国上班,中国的时间比英国时间早8个小时,现在小明看到的时间是8:00,那么现在他的妈妈那边应该是几点?以这样的方式提问,调动课堂气氛,更容易使知识得以掌握。
2 运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实现趣味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有着较高的熟悉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他们较为熟悉的实例加入其中,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有趣、自然,学习探究的意识就会提升,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正方体和长方体容积与体积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这两个概念小学生往往容易混淆、难以理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例证,比如:一个冰箱内部能够容纳东西的空间即为冰箱的容积,而冰箱放到屋子之中所占据的空间也就是冰箱的体积,通过这样的学生们较为熟悉的日常事务的对比,学生就会感觉非常有趣,就能够对于容积与体积的关系进行科学把握。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购买门票的实例应用其中,门票规定:大人20元/人,小学生10元/人,如果总的购票人数超过50人,那么可以一律按照15元来计算。假如我们小学有15名教师和100名学生要去购买门票,那么最合适的购票方法是什么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购票的方式进行思考和研究,并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方法和规则,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强化对生活中数学的观察、思考,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展开探索与应用。
2 结合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这个年纪学生“爱玩”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此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入游戏环节,借助游戏方式协助学生记住知识点,加深对课本理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设计的游戏应符合课堂需求,不要选择复杂、乐趣性少的游戏,反而降低了学生对数学游戏的新鲜感,此外还需要注意游戏的学习性,合理把控流程,应以达到教学结果为目标,不要带动了课堂气氛却没让学生真正掌握到知识。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讲,先让学生们准备三根笔,随意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讲述自己的操作,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就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随意比较两根笔与第三根笔的长短,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然后同桌互动做游戏,一个人说出一种类型的三角形,他的同桌就要摆出来,这样学生们都被调动起来了,不会有偷懒的现象产生。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对他们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安排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拿出尺子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在各自的小组进行讨论记录,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明显增强,教学效率也更高。
3 引入趣味互动,引导自主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意识通常来自遇到的某个未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应当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机会,通过转动自己的大脑,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课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机写下几个简单的分数,安排一个小比赛,让师生同时判断这些分数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接着再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可以呢?”,组织学生当场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几个主要争论点,待讨论结束以后,把收集的争论点写在黑板上请几个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再进行适当地指导。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掌握课本知识点,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着主导的作用,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教育现状,教师大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开展有趣生动的课堂活动。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而不再敷衍地对待这门重要的学科。这对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有着巨大的帮助。教师应当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引入学生喜欢的场景故事,运用小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将数学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还能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参积极互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提出,从而促使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宝清.巧妙运用教学游戏,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 神州,2017,25(12):109.
[2]李生林.基于游戏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2019,15(14):92.
[3]张勇军.打造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三路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3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