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工作中,“以生为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要求教师们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以便激发其主体意识、提升其综合能力,辅助增强教学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生本理念时,也要重新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方案,以便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使其掌握有效的数学探究方法,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助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为本;有效措施
当前,各级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得到了更新和优化,在教学时越发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且树立了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意识,旨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引导他们在探索、实践中高效地吸收和内化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1.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利用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如,在讲授《数学广角──搭配(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一个“为布娃娃穿衣服”的情境,先展示一个布娃娃和几件上衣、裤子,然后要求学生们将上衣和裤子分别搭配起来,看最多能够为布娃娃穿上几套衣服,由此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有效探究得出正确结论,进而高效掌握搭配的方法,有利于促进他们灵活思维的发展。
1.2组织教学游戏触发学生热情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趣味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因数与倍数》的内容设计一个“报数”的游戏,先给出一个数字“4”,要求学生们按照次序轮流报出“4”的倍数,也可以给出一个较大的数字“1008”,要求学生们轮流报出其因数,报错或者是与其他人所报数字重复的就要被淘汰,由此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且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乐趣,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立足于数学教育的本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便进一步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使之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简易方程》时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明确未知数“x”所表示的意义,并能够在未知和已知的转化过程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指导学生掌握绘制几何图形的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法,让学生将数与形整合到一起分析问题,进而找到突破点,同时能够高效地解决几何问题,有助于切实提高其数学素养。
3.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3.1鼓励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设计明确的任务,用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由此不断强化其综合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内容设计导学案,然后要求他们据此先回顾学习过的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联系课本中的概念、例题研究除法计算法则,同时可在组内互相帮助、互相借鉴,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思路,之后可共同解决学案中的数学题,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2重视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师在讲课时,应当有意识地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探究的平台。比如,在讲完《百分数(二)》的内容以后,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他们喜欢吃的零食,同时构成物质及所占百分比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结合零食的净含量分别计算零食中不同物质的重量,由此在实践应用中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有助于增强其迁移应用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评价,以便不断优化其学习思路、完善其学习方法,进而推动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要在课堂提问环节给予学生针对性评价,使之了解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正确,并能够及时改正缺陷,利用更为多元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同时注重渗透赏识教育策略,以正面引导促进学生扬长避短,继而使其得以健全发展。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落实育人为本理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并学会迁移应用,继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探索力度,以育人为本理念为指导革新教学的方法、优化授课的流程,以便有效触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融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顺利提高其综合素质,推动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爱儒.数学教学中落实育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探索[J].俪人:教师,2016(02):182-182.
[2]仲伟恒.以生为本,教学“简单”数学[J].教书育人,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