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生活化的策略开始被物理教学所推崇。本文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当前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了分析,未来的探索中,可通过物理素养、物理思维及物理能力在生活化策略中的精准植入,在丰富生活化教学内涵的同时,保障生活化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物理;生活化;初中
初中物理学科是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的知识从生活的现象开始,生发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在多种教学模式的驱动下来达成物理教学目标。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学科成绩的高压下,往往过分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快餐式供给,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物理教学失去了它的本源,部分学生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失去了对于学科求知的兴趣[1]。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被提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开始了在模式、内容、方法上的多元实践。
1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1人本主义教育的集中体现
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学通过多种路径为学生搭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来观察生活,并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以学生的探索行为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知识发现的体验和主动求知的能力,而这本身就是对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最好的诠释[2]。
1.2激发学生强烈的学科兴趣
若将物理于生活中所剥离,而留下冷冰冰的知识。学生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极易感到枯燥和乏味。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成为求知的润滑剂。从一定层面上而言,物理本身就是对于生活观察后的一种科学解释,物理知识的丰富建立在生活现象丰富的基础之上。初中生有着对世界的强烈探索欲,这是其年龄和心理特点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将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进而为物理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
1.3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物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知识点的不理解,无法参悟其中的规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将知识嵌入在生活化的情景当中,化抽象为形象,化虚象为具象,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压强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痛觉的感知体会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联想生活中的情景来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3]。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需进一步深化
在当前的教学探索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频次不足,深度不够。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中有“泛生活化”的现象,过分地强调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忽视了教学效率这一维度上的兼顾。这些都不利于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初中物理教师需能够充分地把握其中的要义,进一步深化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运用[4]。
2.2教学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生活化策略的实施而言是十分有益的。部分教师在对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当中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上存有一定的不足。
在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中发现,一方面学校所配备的物理教具存在着更新和维护上的双重滞后性,导致无法为课程教学的实施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对于课程教学而言,部分知识点若想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补充,而这一点上多数初中物理教师的短板是较为突出的[5]。
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3.1初中物理生活化的实践应以物理素养的培养为核心
初中物理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中应注重对物理素养的培养,能够充分地挖掘初中物理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群体的认识习惯和学习规律,深化对初中物理学科素养教学渗透,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探索中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知,最终实现在强化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内化初中物理知识。
3.2初中物理生活化的实施应以物理能力的培养为内容
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应以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首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操作实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能力。其次,就合作互助而言,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应深化自身在与人合作、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再次,知识的未来探索要远比知识的习得更有意义,初中学科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在与物理发展的结合上存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需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视野,以更为宏大且广阔的视角来认识初中物理。
3.3初中物理生活化的实践应以物理思维的培养为途径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理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的要求。在教学中发现,逻辑思维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学生对相关物理原理及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初中物理教师在生活化的策略实施中,应充分地对概念、原理及物理实施进行创造性地教学,从而为学生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在生活化的知识情境探索中,也应逐步内化自身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反思、合理质疑,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
4结束语
教学和生活不可相割裂,生活是知识的“本”,更是教学的“源”。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要求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从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核心地位,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核心,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教学活动。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教学开始被广大物理教师所推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可通过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培养途径上的发力,有效地革除前期探索中所出现的问题,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魏琴.生活化教学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6):26.
[2]张承权.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神州,2020,(13):117.
[3]孙金霞.浅谈初中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神州,2020,(13):161.
[4]徐守林.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1):133-134.
[5]宋正凯.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神州,2020,(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