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唐雪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向前奔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向前奔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要求。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小学低段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小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导入问题、探究问题和反思问题三个角度入手,展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低段
数学是问题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就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状况来看,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开展的问题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上,并没有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的提炼、分析和探究,这就导致问题教学常常达不到预习教学效果。对此,对小学低段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导入问题,树立学生问题意识
良好的教学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目光,将他们较早地引入到相关学习情境当中,促使其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事物的吸引。对此,教师利用学生的这项特点,将问题导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到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他们的问题意识。
譬如,在学习“加与减”时,笔者就先利用网络信息媒体,展示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水果图片,其中有3个苹果、2个香蕉、5个橙子和3个火龙果,从教学一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随后,就让他们询问“如果这些水果要分发给你们,那么一共有几个学生能分到水果”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最后,给出“XXX同学到超市购物,她手里一共有12元钱,已知泡泡糖的价格是2元,雪糕的价格是3元,葡萄的价格是7元,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现在他想要其中两种,如果你是她会怎么选”这一问题,让他们尝试从问题中再提炼问题。这个过程中,因为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加法知识,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欲望大增,带着问题学习,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既考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他们提炼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仔细体会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再到解决方法的提出,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为清晰,中间出现问题,也容易让他们找出其中的错误,及时改正。特别是对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刚刚起步,更需要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借此培养他们解题能力。


譬如,在学习“乘法”后,笔者就提供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给出具体的解题思路与过程:班级举行折纸比赛,A同学折了6只青蛙,B同学折的是前者的两倍,C同学折的比前面两人的总和还要多2只,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一共折了多少只青蛙?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对问题展开研究,先给出了“求算的是三人的折纸总数”“需要先算出B同学和C同学各自折了多少只”等问题,对问题对象进行了提炼;然后,他们以A同学6只青蛙入手,给出了“B同学的青蛙数是6×2”“C同学的青蛙数是6×3”的数量关系;最后,分别解决之前提炼出的几个问题。这样的教学较为全面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
        三、反思问题,内化学生问题思维
反思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思考,找出自己的优劣,探究自己未能达到更高目标的原因,寻求自己在学习上更进一步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后,让他们展开有关反思,有利于他们认知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将树立不久的问题意识内化为他们内在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在学习了“除法”以后,笔者让学生解决了如下问题:班级里要给优秀学生分奶糖,已知现在有40块奶糖,优秀学生有8位,请你帮忙算一算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奶糖?这样的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随后笔者又添加了“如果现在有42颗奶糖,现在要分给8个学生,怎样分才算公平”这一条件,部分学生按照之前的解法,很快就给出了“42÷8”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分析之前的解题过程,找出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的错因,很快就找到是在问题的提炼部分就出了问题,所以才会导致解题错误。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注意解决问题的细节,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助益。
总而言之,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学科教学本身寻求突破的要求,也是学生内在良性成长的自我诉求,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实际学情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尝试,通过导入问题,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反思问题,内化学生问题思维,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2.
[2]苏佩.有效结合画图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