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朱玉玲
[导读]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摘要:小学数学是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中重视数学教育,做到勤于反思、精于教学,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逐渐将重心移至探究新颖教学方法,打造开放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等上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常常忽略掉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键步骤,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逐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反思,打造高效课堂。
        一、借助现代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就导致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展示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传统的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的方式显然很难突破和化解这一教学难点。所以说,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文字、动画或者影片等形式呈现和展示给学生们,创设出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问题,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创新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在培养学生兴趣这一方面,多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简单的文字介绍,教师主要是靠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对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语言将教学知识展现给学生,可以大大地提升小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教学形式的变化,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促进数学知识讲解结构的丰富,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认知数学知识的效果。而多媒体具有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多个特点,在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知识展示形式,优化数学知识的呈现效果,逐步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二、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除了课堂的教学活动,课下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来开展游戏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在游戏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去经历数学化、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数学知识的建构,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进行动手、动脑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活跃性、创造性。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教材、课本等理论层面上,而是要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游戏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机会,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更好地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活动能够,在观察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在操作中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将20×2=12×2=7×90=等习题录入计算机当中,使得每张幻灯片上对应一道习题。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运用例题的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当荧屏上显示220×2=等习题后,学生对习题进行快速运算,对于最先说出答案且回答着正确的学生,获得游戏的胜利。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其余习题,使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中,逐步提高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能力。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三、从生活中教学,培养严谨思维
        数学是对于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于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抽象化,是其中最精髓的一部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产生数学就是我们身边的感觉,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周帮助学生构建数感。为此教师应该改善教学观念,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素材,给予学生一定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在生活素材的包围下,培养出数学意识,加强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抽象地原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以往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失偏颇,但在思维逻辑化、抽象化的教学上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既要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加强知识的实际运用,但又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忽略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否则那就成了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因此,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要忘了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经历中去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泽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2020.
        [2]杨景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学周刊,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