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活问题”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晓寒
[导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能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研究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与数学的整合和理解。
        关键词:生活数学化;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前言:
        数学教学往往脱离于实际生活,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定义和定理上,我们注重学生能否正确使用这些定义定理进行证明和解题,但是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善于发现生活问题,并形成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思维。数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一切灵感来源于生活,数学自然也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的知识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问题许多都是数学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灵活应用生活经验,结合生活进行情境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舒适感,且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自然学习理解能力要更高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抽象的数学理论。
        比如在进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教学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入。教师进行情景设定,学生处在同一起点,要前往到同一终点,现在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笔直大道,一条是弯弯绕绕的小路。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想要快速到达终点你会选择那一条道路。学生自然会选择笔直的大道,因为不需要绕来绕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问题,教师进而可以引入到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什么的数学问题教学。生活里两地点之间选择笔直大道最短,所以数学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一个将生活问题转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整个教学十分生动形象,从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经验下手,逐渐引入数学,学生有兴致地探讨生活的同时了解了数学的真谛。可见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许多数学问题十分的抽象,可以借助于生活问题去感受理解。可以在生活中建立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是数学专业的模型,比如利用MATLAB建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简单模型。对于小学数学往往生活简单模型就足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了。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体验到探索数学的经历,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生活。
        比如数学里的平均分,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中较为抽象的内容,许多学生认为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这是就可以借助于生活去感受数学。教师可以引入中秋佳节分月饼的生活经验,将一块月饼均匀分配给三个人,要保证分量相同,学生在脑袋中的画面就已经是平均分了。所以小学生往往在生活里就早早理解了数学中的平均分,只是没有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理解抽象数学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放在熟悉的生活里进行理解。
三、选择数学有效性的生活素材
        并不是所有生活都适合拿到课堂上进行教学,一定要选择能够体现数学思维的生活问题,且能够让学生在整个探索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真谛的生活素材。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所选择的素材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成人化的生活问题,更不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取代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自己的角度想当然地选择素材。
        比如在进行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教学时,由于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学生在生活中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补充。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灵感来源于发现问题,灵感的实现来源于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够一味地由教师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敢于说出为什么,教师用自己更加深厚的数学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想出好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发现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解决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真谛,最后将数学更好地应用与生活,就好比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只有不断有为什么出现,才会不停地前进,不停地突破,所以要想更好地学习好数学这一门课程,问题意识非常重要,要勇于打破常规,突破过往。
结束语:
        生活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教育一定要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不是数学向现实生活的简单回归,也不是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简单结合,而应是数学和现实生活深层次的整合,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欢.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J]. 小学教学研究,2015(08):77-78.
[2]李远敬.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9):10+12.
[3]马会平.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