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在高中文科学习中成绩至关重要,学生历史文化内涵的养成与这一段时间历史课堂的熏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这个大染色缸前,学校的象牙塔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黄金期,这段时间孩子聪明好学,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感兴趣。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初中教学要伴随着历史价值观的渗透,本文将探讨历史价值观渗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情感教育;诚信;
历史本身就是文化现象的集合,所以历史教育伴随着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历史学科是高尚的,对于学生的价值教育有着良好的导向,学生学好了历史,不仅能再试卷上取得高分,还能在历史的人文素养内涵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历史价值观渗透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意义
1.1 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历史课堂本身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课堂,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育中,由于老师所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落后和教学内容的的枯燥乏味,导致历史课堂变成了让学生们昏昏欲睡的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历史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气氛变得乏味,加上初中课堂本来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课堂教学留的课后作业就是相当多的,这造成了在历史课堂当中历史作业的完成情况不是很好,为历史的复习学习造成了困难,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在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本身就是新课改课程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对历史课程当中的原理意义进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对于历史,知识不仅要做到学习,还要理解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知识的人文内涵,在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1.2?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初中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考试内容围绕着背诵的科目,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就算我平时不怎么努力学习历史,只要在历史考试前几天,我努力背诵,好好复习,最后一定能够考一个好成绩。这样靠钻历史考试空子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方式对于历史学习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而且还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特别低下,对于学生未来历史的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人文情怀,了解历史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所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让学生不仅要理解历史知识,突击考试内容,而且还要学会理解历史本身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内涵才是无价之宝,学生要以史为鉴才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1.3?落实现代教育的需求
现在教育其实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的,但是在历史教育当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学生及老师的重视,现在教育在历史层面的需求没有落实到,无法解决。从教师层面来说,历史教育的地位肯定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主三科教育,历史的教学水平和历史老师的专业素养虽然很好,但是学生不愿意听,只想在考试期冲刺一下背诵历史书,就可以得到很高分,这对于整个历史的学习以及历史教育真的是没啥实质性的帮助。历史学科本身就对于我们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有所牵连,但是学生很难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到这有关家国的情怀,就比如说在中国近代当中出现了那么多为了中国奋斗,为了赶走外国列强侵略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记载在历史当中的,有限的记载在历史教材当中的名人,也在历史教材当中有时仅仅是一段两段的带过,这对于历史的真正文化内涵是没有什么具体帮助的。历史讲的是已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重大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参与角色必然是伟人,这是人物故事的官方记载,可是很显然对于每个历史人物的背后,初中课堂显然不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了解,仅仅是一笔带过,然后学生记住有这么一回事就可以了,这对于学生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实际作用很小,学生仅仅是看个热闹而已。
其实我们的民族从未断过文明的延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奇迹的产生难道不应该是一件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的事情么?所以爱国教育在历史课堂当中真的是没有了动力,这是不符合现代历史教育的要求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情感意识
情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种代入感在历史教学当中,能够渗透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渗透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因材施教是对于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每个学生就像一块没有经过打磨的玉石,通过老师精心的雕琢才能成为有个性的独立个体,因此老师要采取科学化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培养。
2.2 注重课堂活动,培养情感意识
老师可以采取分组化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进行学习,首先让学生们基于所学知识进行分组学习,最后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回答,让学生们对于自己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回应,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有着整体的了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有意思的历史知识竞赛,对于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知识竞赛,然后给予奖励,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成果是一种考考验,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历史的学习知识与整体掌握都对自身有了一定的了解。
2.3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情感意识
教师要善于创新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新课改给历史课堂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对于老师是一个考验,要做到历史课堂在初中教育当中对学生们人文内涵的渗透和历史知识文化素养的渗透,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进行教授,让学生们抓紧背书,为以后的历史成绩打好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涵养老师除了要讲解,关于人物背后的事情之外,还要对于历史人物的情绪角色性格所进行描述,让学生们更加亲临其境的,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历史。对于历史事件的动力和做出一些事件背后的实质原因,分析这个人物对于历史事件的利弊。课堂后面的黑板老师可以用来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板报,比如说五四运动,比如说文艺复兴这样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历史事件板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看一眼板报,就会理解很多历史事件,加深了对于历史的学习,对于文化的内涵也有很好的了解。同时老师们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世界,让他们学习这些伟大的民族英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民族风貌,增强学生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
2.4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情感意识
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都可以延伸为一个个教学话题,在实际生活当中普及历史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讲某节课时联系生活实际讲述历史上的今天曾经发生过哪些大事,让学生们从生活的实际当中联系历史,学习历史知识。老师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现象和节日的由来入手,教授学生们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节日背后的内涵。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对于一个文明的整体促进作用,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情怀,对于历史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在以节日和历史现象的说明当中,让学生培养起对历史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知对错,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对学生们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是一件需要日久天长去坚持的事情,对于老师来说这并不容易,但是需要坚持。这离不开老师的坚持与同学们的坚持,老师要采取多样化的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们对于历史文化现象的学习了解并渗透价值观,在历史教学当中为学生们未来历史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历史学科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2] 孙海平.历史教育与研究生价值观教育的互渗性对策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