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命题背景下“政治认同”能力培养的试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罗忠林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考试导向,都渗透着核心素养中关于学生“政治认同”能力的考查,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不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考试导向,都渗透着核心素养中关于学生“政治认同”能力的考查,让学生从“了解时事、了解政治”向“政治认同”转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家国天下。本文以2019年中考命题中渗透“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例,探究初三毕业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能力,提高学生关键品格和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考命题  政治认同  能力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而且应该坚定“四个自信”。新思想中具有全局性地位的思想是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政治认同最核心的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初中生的政治认同培养,即是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一种政治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笔者结合道德与法治初三毕业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能力进行探究。
         一、把脉中考,课堂教学和管理渗透“政治认同”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 感、行为三个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是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经过深刻分析,伴随着情感体验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赞同、确信并付之于行动的过程。相对应的,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从“知”入手,经过正反的论证、分析、体验,达到“信”,并在现实的社会、政治活动中付诸于“行”。要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最根本的是要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要把重教师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生学的课堂,突出课前、课中、课后各种环节情意的真实性、分析的思辨性、学习的实践性。
        在2019年多个省、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中,对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即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体现得非常突出。这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课堂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制度自信”在试题中的体现
        【典型试题】(2019年四川广元卷第17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更加昂扬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广阔道路上!
        材料中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再次强调了中国自信、民族自信。请说说这些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解题分析:首先要从学生所熟知的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入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些列成就,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老百姓的心声说话,让学生切实感受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政党优势。
        答题思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与精神支撑。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国自信与民族自信“底气来源”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厚植“爱国主义”命题,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的本质是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把自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试题中的体现
        【典型试题分析】(2019年山东滨州卷第26题)1981年,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在刘永坦和团队成员们37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终于从梦想变为现实,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在防护工程领域,钱七虎是一个令人仰止的名字。奋斗一甲子,报国六十年!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共和国“盾牌”。他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
        (2)这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对我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启迪?
         解题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要体现在普通公民的日常行为中。本题的设计以引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永坦、钱七虎院士的事迹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从两位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阶值观的内涵。同时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以两位科学家为榜样,感悟自己如何在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形象化的榜样引导,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内心,激发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答题思路: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体现了爱国、敬业和守信,是新时期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用自己一生的奉献诠释将爱国和敬业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榜样。
        综上所述,中考命题重视“政治认同”素养的考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日常改学提出了要求和方向指引。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日常应当努力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生活,精心创设情境境,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生活化、具象化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和司用这一素养分析、回答、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2019年全国道德与法治试卷》  (福建、四川、山东)
《政治认同培育的课堂实施路径 郑玉群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