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杨妮
[导读] 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每天呆在学校班级中的时间几乎都比在家多
        摘要: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每天呆在学校班级中的时间几乎都比在家多,而且在班级中有很多同学,这也就使得班级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和领导来工作的一个基本办公单位,更是学生们的另一个生活、学习的基本场所。在班级中,教师是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存在,对学生们的各种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关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们发掘潜在的才能,使自己的潜能能够发挥出来,在这其中,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生活的组织者,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无非是对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思想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做到有效且正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管理;低年级教育;具体举措
        作为一名小学人民教师,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并能够对以后的学习历程打下良好的、夯实的基础,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教师每天上课面对的是求知若渴的十几名学生,他们的眼中透露着干净的渴望,那是对这个诺大世界的急切想要了解的欲望,他们想要正确的对这个世界进行学习,作为祖国刚刚开始生长的小花朵,他们的目标就是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内茁壮成长。而教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正确的、有营养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生活学习氛围。
        一、家校合作
        想要正确的对学生的班级生活进行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在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中、在外面等,无论在哪里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和班级中干部的正确方向引导,帮助学生对不好的习惯及时进行改正,对好的部分让其他的学生对这名同学进行学习,但学生们在放学之后,和学生最多接触的人也就是父母了,希望父母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监督,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也十分薄弱,因此,在班主任展开教学管理时很难获得学生的配合与积极响应,在教学课堂当中,由于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溜号这样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难以克制住自己的调皮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质量。假如此时,教师选择不予干预,那么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教师直接进行干预,学生却又可能会难以理解教师的指导,因此,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活动需要班主任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个性特点、学习问题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以便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俗话说“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要自觉为学生做出正确示范,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帮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思想。

教师和家长也要关于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经常的进行沟通,才能对学生这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对学生下一步的具体的教育举措,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奖罚分明
        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里,也就算是另一个生活的场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一味的说教,效果似乎不太明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荣辱心和好胜心,适当对学生进行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在学生某次的测试中,某位学生达到了教师的奖赏标准,那么教师就能够对这位学生给予一些奖励,并鼓励其他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向这位学生学习;而对于在班级生活中做错了一些事情的同学,有必要在适当时刻对学生进行惩罚,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做错事情的前提下,如若没有惩罚,那学生们在犯错时势必会抱有无所谓心理,所以教师应该设立一些惩罚制度来对学生进行警诫,惩罚适当对学生进行警诫作用即可,不可以触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要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美好的成长。例如,班级里的一名学生,由于未能适应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角色的转换,因此,在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随意走动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沟通方法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以及喜好偏向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隐喻,以此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并且,在学生的表现出现改变之后教师也要及时地予以嘉奖,以此来促使学生自觉放大积极行为,这样做也比较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亦师亦友
        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担任着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要保证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解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学生思考,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的班级生活中,教师能够在正确的时机运用教师和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及解惑、帮助。教师的和善的态度,大大的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和惧怕情绪,使学生和老师的心灵距离缩短,能够进行一次有深度的心灵交流,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能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教师一定要从侧面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专心学习。
结束语:在对于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教育中,作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及时的矫正的正确方向的引导,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这一段时间内的各种表现进行讨论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学生在班级集体生活中,需要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奖罚制度,鼓励学生有荣辱心,能够及时的对犯的错误进行改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学习上的不懂之处,教师应该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学生,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秀梅. 小学科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

[2]杨晓奇.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3]邓惠. 全人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