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原文《Io sono I'umile ancella》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启利亚所创的歌剧《阿德丽亚娜·勒古夫洛》中的一首咏叹调。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创作风格多变,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在这部咏叹调中,作曲家以真实主义的艺术流派,描绘出社会普通人的命运和真实的情感。
关键词:弗朗切斯科.启利亚;《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咏叹调;真实主义
一、弗朗切斯科.启利亚和咏叹调
(一)弗朗切斯科.启利亚(Francesco Cilea)
弗朗切斯科.启利亚,是20世纪初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在这个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的20世纪,出现了很多的艺术流派,比如有:印象主义流派、表现主义流派、新古典主义流派等等,弗朗切斯科.启利亚他为这个时期的真实主义歌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咏叹调
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在17世纪末的时候,歌剧发展迅速,听众们不再只满足宣叙调的情境下,他们要求更加富有戏剧化、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的新形式出现,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当时的音乐发展,因此慢慢地就诞生了咏叹调。咏叹调一般是独唱曲,伴奏一般是由一个声部或者有几个声部构成,优美的旋律有时直接表现出思想的本质、内在的灵魂。咏叹调也是歌剧、神剧、清唱剧、轻歌剧或者受难曲的一部分,往往出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中较多,担任这个角色的都是主角,演唱的形式为独唱,咏叹调也是音乐会独唱的很好选择。咏叹调是一种富有抒情性、戏剧性、极具华丽的唱段。篇幅一般会比较大,旋律优美,音域比较宽,技巧性比较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演唱者发挥技能并使作品具有鲜明对比而设计的。咏叹调华丽的唱段往往是最精彩的,结构性也是很完整的,同时,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也是非常之高,需要有深厚的歌唱能力才能胜任。
(三)真实主义
真实主义又可以叫做现实主义: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所兴起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也是当时意大利产生的新的歌剧体裁。以文学和现实生活为题材,主要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揭露和反抗意义,简单说就是以思想为基础的歌剧艺术。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舞台人物性格比较突出,大部分会有极端行为,在冲动的情感下会做出凶杀或者暴力等等恐怖的行为,往往这些极端也正是使剧情迅速的发展,使剧情更加富有色彩,把生活、音乐还有民间的歌唱舞蹈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这样的剧情才更容易让人记住。本人演唱过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因此,对真实主义的理解也稍微有所了解。
二、《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的曲式分析
从曲式结构上来看,此曲为带再现的三段曲式结构,如图所示:
这首曲目的主调为降A大调,此曲三个段落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此曲是一首为带再现的三段曲式构成的咏叹调,乐首以Lentamente缓慢的速度和pp非常弱的力度引入,呈流水线的形态非常优美,引子和尾声都很短促,引子为第1-3小节,A乐段部分为明显的对称性乐段,分为a,b两个乐句,第4-7小节为a乐句,第8-11小节为b乐句,第12-13小节为间奏,B乐段部分为非对称性乐段“前长后短”,第14-17小节为c乐句,第18-20小节为d乐句,A'乐段部分跟B乐段一样称为非对称性乐段“前长后短”,A'为带变化再现的乐段,第21-26小节为变化再现的a'乐句,第27-31小节为e乐句,第32-33小节为整首曲目短促的尾声。
三、《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演唱探究
弗朗切斯科.启利亚创作的这首《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以Lentamente缓慢的速度和pp非常弱的力度引入,安静优美抒情,演唱时需根据语境稍自由的演唱。第一乐段的第三小节的大七度音程,本人在学习的体会中特别要注意气息的下沉,和喉位的稳定。第4-7乐句是整首乐曲的主导动机,后面也出现了这个动机的发展,可以视为主题音调。第一乐段的音乐起伏明显,推动了高潮的情绪,也表明了女主对美好未来的渴望,第一乐段的歌词: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崇高上帝的使女,是他给了我语言,让我传播他的旨意。这个乐段唱出了女主阿德利亚娜对艺术的热爱态度,和她对上帝的虔诚态度。两小节间奏跌跌上升,音调提高了八度,而且力度上的加强和伴奏八度的强调,使B乐段的情绪更加激烈,从而推动了女主的情绪和音乐的发展。此处出现的切分节奏恰到好处,在音区上,一句比一句高,在力度上,一句比一句强等,这些都是使乐曲更加富有动力感的表现。Con anima提醒演唱者,此处需要更加有精神、要充满了活力的演唱。第二乐段歌词:我的声音充满魔力,扮演人间的戏剧,用我这脆弱的工具,为人类来献枝。这一段歌词的表面意思虽然显得很委婉,但实际意义上讲的是阿德利亚娜内心很自信,她内心里表达的是:我是一个很成功的女演员。第三乐段开头为明显的再现乐段,再现了女主阿德丽利娜的主导动机,在伴奏音型上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和声色彩上比前面更加鲜明,音调也提高了八度,在力度上也有明显的对比,乐首的力度上以PP弱引入,第三段以ff强强的力度推动发展,比之前小高潮更炽热和激动,然后又迅速的变换到dim减弱演唱,这里也是非常考验演唱者的演唱功底是否扎实,在第26小节处做了一个pp很弱的处理,尤其是第29小节的ppp非常弱的处理,此处也是演唱的难点,八度向上进行,还需轻声高位的表达,最后减慢的速度再在强音收尾。第三段歌词:温柔或欢愉,或暴戾,都忠实扮演可歌可泣,但我的声音好像一缕飘渺的轻烟,将在黎明前逝去!这段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女主阿德利亚娜被情敌伯爵夫人毒害的悲剧性结局。
结语:
20世纪初的意大利歌剧在浪漫时期歌剧的影响下,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等方面做了突破,传统音乐是以流畅、音乐的起伏自然、并且有规律的进行为基础,恰恰相反20世纪的音乐常常是以不规则、不流畅和大幅度的出现大跳为看点。《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启利亚所创的歌剧《阿德丽亚娜·勒古夫洛》中的一首咏叹调。剧中女主角阿德利亚娜描画了一幅非常美丽动人、温婉可人又对上帝虔诚品质的形象。本文是笔者从创作背景入手,笔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做了深入的了解,对这首曲目的结构、故事内涵、歌词的意境、旋律的走向、声音的强弱控制、气息的把控等等都需要深入了解,演唱者想要唱好这首作品不仅仅要做到深入了解,演唱者还需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本人通过学习这首咏叹调和深入分析这首作品以后,更进一步的理解了这首歌曲了,同时还提升了本人的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第7版
[2]杨九华.西方音乐史》[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9
[3]祁伟耿.我是上帝谦逊的使女》[J].歌唱艺术.2011年09期
[4]吴春福.曲式与作品分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龙雪梅(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市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