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给予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其教育教育质量影响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调适对策
一、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业整体状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整体水平不及高中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乏因中考失利或发挥失常所致,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存在偏差。具体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学习没有充足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部分学生意志较为薄弱,缺乏应对困难的决心,不善于自我情绪的调节,性格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此外,部分学生还存在自卑的心理,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学生的学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就业学生与升学学生差异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从学生入校成绩来看,就业学生成绩明显低于升学学生的成绩,但就业学生考试的过关率明显高于升学的学生。之多以出现当前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升学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不及就业学生的心理。升学学生面临着人生重大的转折,他们对于考试成绩太过于重视,往往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就业的学生没有过大的压力。从该现象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学业成绩有着直观上的影响。其中还有一点可能存在的原因,就业学生面临的考试难度不及升学考试难度,这也会造成过关率偏低。
(三)关于性别的差异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发现,男女均有一定比例的班级心理状态相对较好,明显优越于单一性别的班级。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男女均有的班级学生成绩相对较高一些,并且违纪情况也比较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青春期男女生公开交往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情感、思维等方面的互补。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二、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的调适对策分析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个体或团体指导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但可以做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而且能够强化对学生心理训练,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心理。因此,中职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客养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做好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调整,减少心理方面的障碍。此外,针对部分不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进行筛选,同时还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同时还需要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较为共性的问题,则需要根据实际具体的情况,做好相关的方面的问题分析。此时由专业教师为学生做好心理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方面的消极因素。总而言之,通过强化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的人格,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各个学科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包括了诸多心理教育内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科特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学前教育保育等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此部分内容,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渗透到具体教学当中,实现心理健康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确保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学生的心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针对当前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面的设计工作,力求将教学工作与心理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碍,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智华,朱金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v.32;No.11302:95-98+102.
[2]刘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