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的情感交流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张娟
[导读]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夯实基础。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英语学科受关注程度日渐提升,教师应避免单一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教学引导中重视与他们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使其逐渐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从而,降低语言学科的学习与理解难度,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要探究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课堂;情感交流
        引言:英语新课标中指出“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学科,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1]”。为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教师应把握学科育人特点,加强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拥有自主学习意识。为此,需加强课堂授课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肢体语言、眼神肯定等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及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显性学力的发展,同时使教师更了解学情,让英语教学更具针对性。
        1、简析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表达自我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2]”。但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对创新施教方法的应用,构建高中英语生动课堂,但在教学中却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情感态度,师生之间的交流有限,造成了无效教学、班级中两极分化问题及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这不仅影响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误解,更阻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为此,教师应具备反思与总结意识,立足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给他们提供更多职业选择的视域下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交流、有效互动,化解无效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不仅具有英语思维,拥有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更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3]。
        2、浅议英语课堂中引入情感交流教学的必要性
        2.1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协同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只有教师摆脱机械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心地位,积极引入情感交流教学法,才能避免教学失衡——教师讲授的事无巨细,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根本没领会授课重点。而关注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加强教学互动,将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具有自律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学好英语的自信。
        2.2助力英语课堂中教学拓展
        高中英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不仅需关注学生显性学力的发展,还应做好教学衔接,重视适当的展开施教拓展。而引入情感交流教学法,教师可依据与学生的互动情况、教学鼓励等,实现施教延伸,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性学习等。这样以来,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感受,又将使课堂教学更具“厚度”。同时,教师可就此推进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探索,实现因材施教。
        2.3使学生端正英语学习态度
        部分学生之所以英语学习态度散漫、存在懈怠情绪,很大一部分源于其对英语教学的既定印象,认为英语学习枯燥,除了背单词、记句式和语法,就是做习题,老师关注的也是成绩高低。因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便沦为了后进生[4]。为此,引入情感交流教学法,将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重视、个性化教学引导,使其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中了解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3、高中英语课堂引入情感交流教学的有效策略
        3.1授课方式多样化,重视寓教于乐
        首先,基于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促使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及情感态度等协同发展。为此,应使授课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寓教于乐营造愉快教学氛围,进而引入情感交流教学,拉近师生距离。例如:在外研版高一《Making a difference》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过去分词作定语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引入“接龙游戏”,出示“小明的妈妈受伤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王奶奶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退休医生”等汉语提示,使学生转换为英语表述、让后一位学生判断其说的是否正确。教师应积极鼓励大家热情参与,还可构建生动情境,提取学生的becoming a doctor与a retired doctor等表述,应用思维导图,师生一同总结过去分词作定语都有哪几种情况。
        3.2教学导入信息化,促进情感交流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感交流法,教师还应推进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师生沟通。例如:在《Amazing art》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进行教学扩展。引入民族传统的文化形式,应用慕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导学激趣。进而,教师可以教学融合的方式,选择“Folk art”为切入点,促进学生了解丰富的艺术形式、使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继而进行英语教学探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过程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3加强师生间互动,实现分层教学
        再次,鉴于高中生是独立的个体[5],他们的英语学习感受、思维发展等存在较大不同,在推进情感教学过程中,应逐渐加强师生互动。以便形成对学生的分层引导,助力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与更好发展。例如:在《Food for thought》教学中,可让英语基础良好的学生通过微课件自主预习,教师需重视教学拔高,使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对于英语学习基础欠佳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以旧带新、促进学生温故知新的方式,使其观察say、tell、think、warn等动词用法,在层层递进、师生互动中,与学生进行探讨与情感交流,使其学会用英语阐述自我观点。
        3.4鼓励学生间合作,提升学习能力
        最后,相较于师生教学互动、促进情感交流,促使生生间形成学习互助,有助于形成友好沟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使其交到知心好友。例如:在《The world of science》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对不同关键词的选择,帮助其分组,使其了解新进技术、掌握beyond repair/control/belief等要点内容。教师可对学生间的合作进行巡视,能够适时融入他们的学习探讨,以平等的视角对待学生、对其进行教学启发。通过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升其学习能力。
4、结语
        总之,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既需具有创新授课的能力,更应引入情感交流法,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使英语教学更具适宜性与有效性,能够走进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使其思维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降低英语学科的理解、学习难度,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未来专业选择等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德.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深度教学改革[J].名师在线,2020(4):24.
[2]林明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课堂读写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15.
[3]王尕耀.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培养语言能力的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0(4):21.
[4]王婉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英语教师,2020(3):25.
[5]韩艳琼.“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英语教师,2020(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