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落实的高中体育小班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余金萍
[导读] 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问题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摘要:现阶段青少年的体质问题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着重强调通过提升体育课的质量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但是近年来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并不太乐观。本文基于学生原有体质数据及课堂教学反馈情况,立足学情设计并实施具体可行的小班化教学策略、路径,尝试建构更为科学、高效的体育课堂。重点探讨通过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小班化教学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协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班化;高中体育课;教学策略

1引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体育运动应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今后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和出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开展小班化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所谓小班化教学,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其班额一般控制在2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
        笔者在任教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学生100人,其中实验组50人,对照组50人。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学生各方面技能和自身身体素质有过评价,两组在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实行小班化教学,将50人分为2个小班,每班25人,对照组按原行政班级教学如旧,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验教学。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 100份,回收 93 份,有效问卷 90 份。
2.2.2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一些书籍的查阅与参考,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情况。
2.2.3教学实验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键差异在于是否实行小班化教学,其他方面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方式的创新等则尽可能模拟相似情境,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等情况,从基本运动能力和转向运动能力的习得、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的养成、体育品德的塑造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           
3结果与分析
3.1“核心素养设计”在小班化高中体育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变化的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实验前体育教学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呈显著性差异。但是在进行的实验后,实验组的以上各项指标都高于实验前,准确的说是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可见效果显著。而对照组的各项数据和指标实验前后变化并不是特别大。
3.2体育教学实验前后学生身体方面变化情况

        从表2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在实验前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协调能力、速度素质等各方面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在试验后,两组学生在以上各项指标上都发生变化。对照组按照原有模式教学数据显示上并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在更改教学模式、采用落实核心素养模式后学生各方面数据都有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4在小班化高中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设计实施策略
4.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整理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抓住精髓,在备课的时候多思考这节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去体验。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去整理一下学习内容,在整理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和同学间分享、交流的乐趣。
4.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整理学习的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增强的同时,还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目标。让学生在这种整理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去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4.3关注学生差异,给学生空间,保证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教学中,总会有些学生因为身体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条件和环境因素,而表现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去进行调控,让处于各阶段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整理努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样学生才会深刻的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努力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交流,相信学生会飞速发展。
5结论
        落实核心素养的体育课设计应用于小班化高中体育教学中,给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我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提高现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及人际交流的能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于现行的模式进行创新与融合,让整理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高志荣:《小班化背景下提高体育课堂学生体能、技能运用效率初探》,[J]《青少年体育》,2017年第1期。
2.吴力奇:《体育小班化教学模式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7年第7期。
3.龚育科:《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小班化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