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学生美术学习源 优化教学过程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汤玲琳
[导读]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极大地缩短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极大地缩短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具有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泛,效率更加高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关键词: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丰富学生学习源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和研究的过程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收集美术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过程,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持续创新发展。我们作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源
(一)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我校在2016-2019年开发了《利用长寿旅游文化,开发美术校本教材》的校本课程。在这个实验中,主研教师开展了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长寿旅游网》、《长寿政府网》、《长寿古镇》、《长寿湖》、《长寿菩提山》等网络平台,搜集、整理与长寿旅游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选取最符合教材编写的资源,建立了包括长寿湖、长寿古镇、长寿菩提山三大组团为主《长寿旅游文化赏析》资源库,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类,囊括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园林等多种艺术的图片2136张、视频7段、长寿旅游文献资料等。
        美术教师选取数据库里的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信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与教学对象结合,开发了以欣赏长寿风光 、品味长寿文化、传承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以下教学案例:
        1、《领略寿岛神采——百岁园百座雕塑欣赏》
        2、《长湖西岸行——百寿园里观寿字》
        3、《游十里长廊——览中华长寿宝典》
        4、《我为长辈祝寿忙》——集寿语、剪寿字、做寿桃、画寿画、写寿联等课例。
        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利用网络资源,把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搬进美术课堂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涵盖古今中外美术史 ,还与历史、地理、政治 、经济、宗教、民族习俗等相关 ,这就增加了我们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难度 ,一方面要求老师必须博学 ,另一方面要求有一种设施能够随时随地的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图片、文本、声像等材料,来满足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过去 ,我们在上课之前做大量的准备,想方设法找一些图片、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尽力找来的资料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课堂的需要。网络资源可以在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创设欣赏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如果将美术欣赏课与网络资源合理有效结合,就会在欣赏课教室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这不仅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只要掌握了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从而突破传统美术欣赏课的局限性,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给美术欣赏教育带来新的生命力。
        例如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故宫。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将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探寻网络资源与欣赏课的结合方法:课前老师推荐学生登录《故宫博物院》官网,

让学生先云游故宫,学生在里面看文物、看古建、看展览、看期刊、看视频、看漫画……探究故宫的历史与文化,欣赏独一无二的建筑,鸟瞰数以百万计的珍贵藏品,聆听专家的讲座……然后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我在故宫等着你》为课题,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在课堂上师生、生生讨论或者生生大PK,这样加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珍贵文物等,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在自由空间里 ,促进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脑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和显示文字、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图片等资料,并将它们进行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也为以往教学中有些难以讲解清楚的概念给予本质的揭示,将教育技术带进了信息时代,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内容。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激趣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好这个环节,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因现在的学生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经历与战争置人们于苦难所呈现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如果对这幅画直接讲述,或让学生自己看书评价,会感到枯燥乏味,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欣赏难度大。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教学时,借助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将影片《四十九日祭》、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文字、动画、声音进行编辑合成,制作成PPT。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利用《四十九日祭》剪辑出的战争场面,震撼心灵。
        2、 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来了解作品反应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思想,以及作品中形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和艺术特点等 。
        3、记住历史,深化主题。引导学生浏览网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知晓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激发学生本能,对战争的反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4、知识拓展,情感延伸。播放《Heal The World.》mp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中华当自强。
        通过体验、质疑、启发、欣赏、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探究《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了解作品中象征性手法的应用,体会爱祖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小小展视频台 ,大大演示舞台
美术教学在完成“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时,往往因教室的场地局限需要安排分组写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为每组学生分别作示范。导致全班学生同时围在老师身后观看作画过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利用展视频台在上面进行绘画、制作等技能的演示,适时将示范实况传播到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照顾到了课堂上的所有学生,学生不离座位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进行绘画、制作等练习,实现师生同步学习,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三)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效果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得到及时的反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环节,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随时让学生的作品在展视频台上呈现出来,然后让小画家们一一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品尝成功的喜悦。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学生也能够通过评价得知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的言语更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现行教改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更新观念,适应潮流,而美术教学本身特点,又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理想场所。信息技术教学的介入无疑增添了改革的风采,为当前所进行的提高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