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是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思想的钥匙。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使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使教学方式更贴近于生活。根据新课改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教师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引言:的音乐作品会拨动人们心弦,触动人们心灵,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内心潜能。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运用心灵感悟音乐作品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1.领学生聆听原版歌曲,品味原汁音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聆听原版音乐,品味原汁音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强情感体悟。例如:《邮递马车》是日本歌曲学生协会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日版的音乐作品,并且进行对比,学生会感觉有所不同,但是十分奇妙。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着中文版本和日本版本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日本版本的《邮递马车》音调更加柔美,伴奏更加欢快,老师让我们再听一遍吧。”再次放起音乐时,学生便会沉醉其中,跟着音乐轻声哼唱。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学生便会逐步感受到,虽然歌曲相似,但是语言和地域文化、演唱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所以产生的音乐美感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多听原版歌曲,有助于触动学生心灵,进而领悟歌曲中的美。
2.教师多进行评价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来进行教学方面的引导。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并且在评价的过程当中主动的挖掘学生的优缺点,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引导。教师要多进行鼓励,结合小学生的性格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并且跟对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音乐学习方面的拓展和提升。教师在评价当中也要增强学生的使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于学生音乐的学习状态来进行录音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的提升和完善。
3.扭转传统落后教育观念,营造和谐愉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当中只是一味的进行教学,无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无法积极的融入到其中,从而对音乐学习无法产生兴趣。教师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要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出发点。而教师的引导是使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去。教师的科学引导更容易的掌握音乐学习的要点。例如在学生进行讲解节奏和节拍时,教师通过把各种休止符和音符连接到一起,组成一首简单且常见的儿歌,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运用所学的儿歌来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对音乐更加具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公平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吸引学生主动的投身到学习当中。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和改革,民主的课堂氛围显得更加重要,在音乐课堂当中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凝聚到一起。思路跟随教师的指引,来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音乐的信心,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课本知识,科学的融合生活中的经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由于科学的进步和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音乐教师要更加具有专业性。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从而为教学工作做出更好的贡献。
4造轻松愉悦教学环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考虑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喜好,也难以结合学生的音乐求知欲望进行有效教学。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就应当使学生感受到心理自由与安全,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举办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平等、和谐,从而积极踊跃的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将注意留给学生语言态度必须和蔼亲切,可以与学生运用歌声或舞蹈交流,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距离。例如:学习《谁会叫》这首歌曲,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动物的叫声,我能演唱!”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演唱,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才会促使音乐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兴趣也是最好的教师,当小学生扭转传统落后的学习观念,能够由被动式学习转换为我要学习这一思想,才能够自主的掌握知识,有助于音乐课堂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符合学生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的音乐教学内容,例如在举办音乐活动时可以挑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并且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例如《春天在哪里》、《童年》、《小螺号》……带领学生欣赏欢快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好生活和梦想的向往与表达。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有所限制,所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阅历把握存在不足,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具体视频或者是动画片使学生研究情境中的歌词,从而感悟音乐作品的美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音乐课是一个具有活力性的课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提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编导,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并且结合群众的特点来进行舞蹈设计。充分的发挥即兴舞蹈的创作魅力,使学生能够在舞蹈中感受到音乐的动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活泼性格,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新宇,葛超.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8):76-78
[2]郑宜.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现状[J].音乐大观,2016.02(6):333
[3]贾孜拉.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初探[J].北方音乐,2015.05(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