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吴秀彬
[导读] 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视唱读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都能真正感受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
        【摘要】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视唱读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都能真正感受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感受节奏重要性  激趣节奏教学  培养节奏感
    肢体语言又称体态语,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经由身体各个部分发出信息,代替语言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音乐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则是指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各种身体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对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节奏是很有帮助的。
一、巧用肢体语言,感受节奏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巧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体验音乐中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从而感受节奏的重要性。
1.提高视唱读谱能力
读谱时有节奏地(包括速度、节拍)读和唱,要比一个个单音去抠要快得多,而且也避免了枯燥的教与学。如二年级音乐课中旋律的教学“2/4  5  6 | 5 5  3 |”,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跟琴唱旋律,而是先通过肢体动作掌握这旋律的节奏:2/4 X  X | X X   X |,即有
                                                                          走 走 快快  走              
节奏地读词和走步相结合,然后再视唱旋律,这样学生不仅很牢固地掌握了此旋律的节奏,还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读谱能力。
2.增强音乐记忆力
在音乐中,如有节奏地把握音乐(包括节拍、速度感),所能记忆的“小组”——乐节、乐句、小节几乎与无节奏感地记忆单音数一样。①所以我们利用肢体语言,有节奏的感受音乐,可增强音乐记忆力。
二年级音乐欣赏课《森林中的铁匠》,当学生聆听到B乐段时。
问: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铁匠们劳动累了,他们会做些什么?要想让他们制造的工具快点好,他们又会怎么做?跟老师随音乐画一画,想一想。(播放B乐段)
答:……
师小结:铁匠们劳动累了,会喝点水、捶捶背……,要使他们制造的物品快点好,他们会拉拉风箱,让火烧的更旺些……。
师:那刚才这段音乐中音量有变化吗?
生:……
师小结:声音一会儿大声,一会儿小声,这就是力度的变化:时而强,时而弱。(课件板书:时而强时而弱)
问:给这段音乐取个名?
答:B乐段。(板书:B乐段)
师:从这段音乐中,我们感受到铁匠们虽然劳动的很辛苦,但是他们很?
生:很快乐。(板书:辛勤劳动、愉快)
师:来,请小朋友们伸出右手食指随着B乐段的音乐画画,再次感受铁匠们愉快、辛勤劳动的场面。(播放B乐段)
引领学生通过画图形谱有节奏的记住B乐段音乐,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让师生的肢体都能随着音乐动起来,感受铁匠们愉快、辛勤劳动的场面,还增强学生牢记这段音乐。
二、巧用肢体语言,激趣节奏教学
人的本能会使人们在听到音乐后,身体官能的节奏动作会自然作出反应,如听到舞蹈音乐,身体会自然地想运动,听到战鼓、军乐就会情绪高涨、热血沸腾。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巧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进行有趣的节奏教学。
如二年级音乐唱歌课《我的家在日喀则》,在歌曲学唱之前的节奏教学。
1.动一动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我活动一下,全体起立,五指并拢轻轻地伏在你的胯上,双脚并拢,合着我的节拍,一起来放松你的膝盖,准备开始……
师:合着音乐试一试,你们先不动,看我是怎么做的?观察老师。

(播放音乐)
(结束先小结)
师:随音乐再来一次,一定要注意观察,耳朵要聆听音乐,你的表情也要到位。(播放音乐)
2.拍一拍
问:请小朋友观察一下,随着音乐老师都做了什么动作?如果你看明白了,请跟我一起来。(播放音乐)
问:刚才老师拍了什么节奏?
答:……
师:一起拍一拍。(出示节奏X  X)
师:老师跟你们合作一下,老师拍节奏,你们用刚才的节奏回应我。
(师拍:X X X X ,生拍:X  X)
师:合着音乐我们再来合作一下,我来拍,你们来回应我哦,如果你们身子能加上律动,那就更好了。(播放音乐)
问:(先评价学生)知道老师刚才拍的是什么节奏吗?
答:……(出示节奏X X X X)
师:现在你们来拍这节奏,老师做你们的回应。(播放音乐)
(学生拍完,老师强调要拍个强拍。)
3.随音乐跟老师动一动
师:老师想带着你们再来玩一玩,不过这次请你们仔细观察我,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包括老师带领学生学跳藏族舞蹈基本舞步,播放音乐。)
在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情景,还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能力,为歌曲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巧用肢体语言,培养节奏感
节奏感,即人对于节奏的感觉,它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将听觉印象加以聚合的本能;二是将乐音运动形式以正确的节奏、节拍、速度、时值等要素表现于外的能力和行为。③学生的节奏感强,对学习音乐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巧用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如小学人教版二年级音乐课《幸福拍手歌》,在学唱歌曲导入、感受环节。
师:小朋友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聆听一首歌曲,想想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播放音乐)
生:拍手、跺脚、拍肩、握手。
师:对,今天这节课就跟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国歌曲《幸福拍手歌》,请小朋友们看着歌词,听老师唱一唱,当看到节奏“X X”时,请小朋友用你们的肢体来表现。
这时学生就很积极、主动的运用肢体语言感受着音乐,课堂的气氛不仅活跃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再比如一年级音乐唱歌课《数鸭子》节奏训练环节。
1.学生跟随歌曲《小鸭子》走进教室。
2.师:可爱的小鸭子聚在一起,要开一个鸭子联欢会。它们还邀请了鸭妈妈。联欢会快要开始了,鸭妈妈还没到,小鸭子们有点儿着急了,它们一起叫着。
(出示课件)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鸭妈  妈 | 鸭妈  妈 | 请你  快快 | 来  吧 ||
⑴学生齐读。
⑵请个别学生读一读。
⑶读拍结合:小组合作来邀请鸭妈妈,一组儿歌来邀请,另一组用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的掌声来邀请。(表演完组别交换再来一遍)
3.师:鸭妈妈来了。(教师跟伴奏一边念“嘎 嘎 |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 0|”一边跟学生打招呼)
老师引领学生用带有节奏的掌声进行有趣的训练,这样不仅避开枯燥的教学,有效地学唱歌曲作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的组织者,是音乐总的感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节奏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视唱读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音乐课中不知不觉、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并享受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注释:
①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2018年8月重印),第50页,第51页。
②雍敦全主编:《律动音乐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2019年10月重印),第42页。
③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2019年4月重印),第56页,第104页。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雍敦全.律动音乐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