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王萍
[导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摘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及对于法治思维的建立。本文基于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引言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从少年阶段步入了青年阶段。初中学生开始出现了更多新奇的想法,其也会对今后的发展更加迷茫,初中生既想更多的证明自己,又会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其思维常常较为纠结,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同时,初中生的内力也较为脆弱,缺乏面对措施的正确心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道德与法制教学效果。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这门课程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却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这门学科,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法律知识,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更是一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课程。学会做一个价值观正确、善良的人是学生生活的第一步。现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很多也许步入社会后都运用不到,但是也有很多知识是在社会中学不到的,只能够在学校中学习到,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等。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给了学生做事情的底线,教给了学生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熟悉法律,在需要时可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问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来说,其知识通常较为抽象,这对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或者是由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紧张而没有时间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其面临着中考,而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来说,其所占分值较低或根本不是考试的科目,因此,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重视。同时,部分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通常是生搬硬套,教师的课程教学仅依据教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此外,即使学校具备专业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则可能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过多,课程教学压力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课程教案。二是主观问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并对于这门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该门学科缺乏认同感。


三、相关措施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切入点就是要求相关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能够有针对性的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师而言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渗透,而对于班主任而言在每次的思想品德的班会当中应当针对所讲的相关事件进行有意识的梳理和总结,并不仅仅只是针对事件讲解事件,要能做到有针对性,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发现和成长。
        (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更加认真地学习,同时还要向家长传播法治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掌握法治的必要性,使学生从家庭中就能感受到法治学习的意义。另外,还要使社会中的人们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
        (三)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
        完善学生课程认知以端正学习态度一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带动学生降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明白“副科”观念的错误性。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教育意义,在我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知识的接受、熏陶不可厚此薄彼,我们要合理安排每一方面的知识学习时间,平衡发展,培养综合能力。二是教师要带动学生透过表面去探索本质,通过个体事例去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度含义。引导学生发掘潜能,培养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取新知的能力。活用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是教学方式创新,提升课程吸引力。教师要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的组织学生座谈会,结合案例,引发学生共鸣,适时地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二是妙用热点新闻,提升书本知识趣味性。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训练学生辩证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道德和法治意识训练
        法治与道德教学并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它需要有一定的落地性和实践性,学生要能够在实践训练当中得到启发,并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应当能进行总结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和提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除此之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剧的方式针对某个典型事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个编排,在实践当中感受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能够转变观念,认识到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要能够制定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并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一定的启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学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能够利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王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钟秀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课外延伸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5):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