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复式班课堂教学效率浅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唐秀柏
[导读] 在小学复式班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做到课前精心备课
        【内容摘要】在小学复式班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做到课前精心备课,平时加强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注意培优转差,以优帮差,以大带小,就能减少复式班教学中的相互干扰,解决时间有限的矛盾,减轻教师负担过重的压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复式班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提高   复式班   教学效率 

        复式班教学在我们山区普遍存在,而且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具有一师多级、一堂多科、内容各异、目标不一、声形色光相互干扰等特点,其不利因素非常明显。教师如果处理不好,课内、课外就没有什么区别,满堂都是学生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喊叫声,教师张不开口,即使开了口,也是“蚊子叮鸡蛋,无处下嘴”。像这样,不要说提高教学质量,就连教材内容都念不完,那么,该如何提高复式班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提高小学复式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复式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复式教学课堂必须“动”“静”交替,轮回进行。其复杂性非常明显,很容易互相干扰,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有序,达到“动”“静”的优化效果,课前教师就要做好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精心备课。
        1、教学对象的精心备课,是指要详细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即考虑“我应该教什么” “应该教给不同孩子什么”的问题。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并不仅限于知识水平,还有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它因素,都要考虑到。例如,根据学生年龄大小不同的特点,如果给三年级上语文新课,可能一年级就应该上图画课,二年级上数学练习课或预习课;这样才能使课堂“动”是学,“静”也是学,同时又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维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2、教学目标的精心备课,就是要设定好一节课40分钟要完成什么任务,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围绕既定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构建,从而使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落实,这样就不会感到手忙脚乱,时间不够用,任务完不成了。例如,二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完成《画杨桃》这篇课文的讲读任务,那么,一三年级该完成怎样的目标才不会影响到二年级的授课呢?教师可以考虑三年级完成一篇课文的预习。
        3、教学方法的精心备课,是指在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要避免同讲同练或讲多练少相互“撞车”或顾此失彼现象的发生;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关键在于教学时间的有效把握和分配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预设好各环节的时间。如一个年级直接教学需要15分钟,那么在布置另一个年级或两个年级自主学习时一定要考虑这个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自主学习的量。自主学习的量过大,在15分钟内很难完成,会使学生出现马虎了事的结果;自主学习的量过少,学生完成任务后又无事可做,必然会按捺不住,影响另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
        二、加强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复式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他强调了教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复式班教师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着眼点应放在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进而内化成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动”“静”轮回,确保教学流程通畅。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能力呢?
        1、培养学生预习性自学。预习是复式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学求知、主动探究的主要步骤,也是教师精讲的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预习时,教师要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如课文预习,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的方法,同时要使用勾、划、圈、点、批、注等形式,提高预习效果,这样对较深的内容作必要的铺垫,减缓坡度。
        2、培养学生复习性自学。复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弥补学习上的缺漏,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当新授完一个内容后,我们常常把重点或易错的部分指导学生先复习。如第一册语文教完拼音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哪几个拼音字母容易混淆,哪几个拼音字母位置容易写错等。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只要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就行了。
        3、培养学生仿照性自学。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直接教学内容相仿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为步入新授课作准备。教师在授新课时只要稍加点拨,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的方法去熟记、编制、运用“7的乘法口诀”,学生通过仿照性自学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模仿旧知识自学新知识,做到“静”时自悟,“动”时点拨,减少直接教学的坡度,克服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时间短的矛盾。
        三、培优转差、以优帮差、以大带小是提高复式班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根据复式班学生各方面结构参差不齐的特点,积极开展“以优帮差,以大带小,以高带低,互帮共学”活动,既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培养“小老师”和“小助手”,让先进生帮后进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积极辅差外,还要重视培优,培养一部分成绩优良的“小老师”和“小助手”,用他们去辅导差生。因为复式班学生多,层次不一致,有这些“小老师”“小助手”一帮一地辅导比他们差的学生,一是可以减轻学生多,老师负担重的压力,二是那些当“小老师”“小助手”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律、自强。因为这个活动使他们感到责任重大,只有自己表现好了,才能给别人当“小老师”,给老师当“小助手”。当他们有了这个心理后,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和学习,给其他同学做榜样,以达到全班共同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可以让高年级学生在低年级中收“徒弟”,以大带小,在同年级中号召成绩优异者每人带一个“徒弟”,以好帮差,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发挥“大学生”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复式班的大学生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师要做好导向工作,捕捉各方面的有利因素给予表扬,鼓励其继续发扬,发现不利因素并消除于萌芽状态,以大带小,以好帮差,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在复式班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探索,结合教学实际,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减少复式班教学中的相互干扰,解决时间有限的矛盾,减轻教师负担过重的压力,有效地提高复式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浅探》,浙江省宁波市范桂馥小学,张娴,2010.11.6。
②《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③王德苓、马安健、蔡百成编著《复式教学简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