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兰碧钗
[导读]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出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摘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提出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使得各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农村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更是学校、师生、家长共同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成为一个时时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从教经验,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无论是在哪个阶段,都有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的问题,甚至主动写作文的学生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一)孩子读少了,积累的少
        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着家里的爷爷奶奶,而老人大字不识,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的作业练习大多在学校完成,家庭在学习上也是有心无力。记得一位家长曾打电话询问:“老师,我们家孩子的作业最近完成得好不好,我又不认识字,每次让他写作业,他都说写完了。”这只是一个家长,确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缩影。
        (二)不会看书
        不会看书成了农村学生的“通病”。学校图书馆有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名著、作文等书籍,大部分学生对于借书这件事很积极,每次都早早吃了饭守在图书室门口,但他不会看书,每次看书仅仅停留于对内容的了解,或是看看书上的图画,或是很久没看,借书的日期到了,草草翻阅一下就够了,真的只是“借书”,而非看书,爱书。
        (三)农村学生的见识较少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学生很多知识的了解仅仅来源于课堂、书本、电视等间接经验,缺少自己的直接经验。别说走出去看看,能到城市看看的孩子也是少数,看得少,见识得少,阅读、写作的素材从何而来,在书上看到了也只是一晃而过,根本不知其意。
        二、方法策略
        (一)就学校而言
        1.“书香”校园的营造。各班“书香墨香园地”,由班级定期张贴“好书推荐”、“名人名言”、“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环境虽不能造就一个人,但却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香”校园的营造,对学生而言是氛围的烘托,增强环境渲染。学校的面积虽不大,但为了让墙壁、走廊实现“育人”的功能,充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现在,走进校园,行为规范提示语、名人名言的悬挂以及随处可以听到朗朗的的读书声,无不使你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之中。
        2. “书库”的建设。“学生书架”由学生堆砌。建议家长经常购买课外书籍,为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家庭的书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书籍,互相读同学的书,扩大阅读量。另外也可以小组内的几个人每人买一本,看完小组内交换,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有好几本书可以阅读,大大增加了阅读量。
        3. 阅读时间充足。学校给予保证,各班每周都要有课外阅读课,每周一节“好书推荐”。利用周四晨会课时间,交流读书收获。可以介绍书的内容、也可以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

有这样一句话:“你交流一点知识,我交流一点知识,对一个人来说他就知道了很多知识。”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读书交流,给予孩子一定的阅读时间的保障。此外实现读书后可以几个人一起读一本好书、设计精美读书卡并填写等。每次我们的读书交流活动,大家都畅所欲言,早读课下课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
        4. 用制度激励师生。为了保证师生读书活动开展的长期有效,学校制定一系列的读书奖励规章,实现制度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二)就老师而言
         1.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为更好实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课余时间都认真看《语文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抓住关键,阅读名家大师关于阅读的一些书籍、文章,不断提升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量,以自己的一缸水去浇满学生的一杯水,并记录自己在实践这个活动中的体会和经验。[3]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班情和学生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与学生共同在阅读中成长。
         2. 老师按照学生爱好、心理发展阶段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老师根据年龄特征、每个班级的个体不同、想法不同和阅读能力的差异,综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地域差异,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等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
         3.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整合,将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的课堂融合,把课本上的文章看作是一个例文,老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更多的是把文章分类,教给大家阅读文章的方法,而学生更应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书的阅读当中。
         4. 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鼓励学生将所看书籍用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人类的记忆有一个过程,因而记录下来可以不断地翻看,加深印象。另外老师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如何写,写什么,怎样写等,这样的读书笔记才有效果。
        (三)学生方面
        1. 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习惯,奠定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定时间基础,在时间内反复练习,先培养习惯,在习惯中提升能力。按“读通-读懂-读深”的步骤。一点一点推进,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原则。
        2. 读书活动要丰富,以便激发兴趣,提高能力。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兴趣是一切的基础,是需求的动力,先以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求阅读的机会,从中获得信息,达到提升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家长方面
         有家长说:“本就与孩子相处较少,和孩子一起阅读后,不知不觉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孩子不再像之前对我的要求充满抵触情绪,现在愿意沟通、愿意交流、愿意分享。”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有乐趣,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潜在收获,营造了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习惯的培养并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需要一步一探索,一步一调整。
         参考文献: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校注[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67.
[3]朱成为.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J].江苏:学生之友,2012,(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