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融媒体中心的作用发挥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何荣 蒋思瑶 李晓东
[导读] 近年来,国家对融媒体建设十分重视。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融媒体建设十分重视。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打开了新的视角。当下,把握好融媒体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更好的进行高校思政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将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浅谈高校学生融媒体中心的作用。
        关键字: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素养教育
1.高校学生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代背景
在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把“课堂”放在了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媒体,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新兴媒体,以全新的视角对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三者融合发展的长效路径。


2.高校学生融媒体中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5G时代的来临,高校若仅依靠传统教育手段,已很难满足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学生走在时代最前沿,他们能够通过互联网不断获取新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想法。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3]打破“教育在于课堂”的旧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融媒体中心的内容创作相结合,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个方面,教育法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即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容能为校园融媒体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而校园融媒体中心则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输出平台。因此,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由传统的“面对面”教育向为融媒体平台的引导教育转变。
(2)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更包括用独立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和有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4]因此这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提高学生面对不良信息时的辨别能力以及免疫力,鼓励学生有效利用所接触的媒介资源,将其合理运用到生活、工作和社会发展中去。
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媒介素养最明显的特征即“浅层次、低水平”,他们能够凭借网络资源迅速获取信息,但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个人直觉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这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将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与自身需求相结合,也因此不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推动自我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融媒体中心能够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教育机会和环境。学者林爱兵、王希华曾提出过启动推广战略,即在大学中首先导入媒介素养教育,把大学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

[5]校园融媒体中心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其一,通过对输出内容的整合与创新,一方面减轻了“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其二,融媒体中心线上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网络道德论坛、评论征文活动、微电影作品大赛等,锻炼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培养学生对媒介行为的鉴别、思辨和批判能力。
(3)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
当下高校融媒体中心运营团队主要由学生组成,学生才是校园融媒体中心的主力军。学生自主运营融媒体中心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依托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和各大媒体资深编辑的讲座学习,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编辑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通过融媒体中心这一渠道推荐优秀大学生到各大宣传媒体机构实习和就业,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就业渠道。“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进行实战演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知识的最佳课堂。学生在参与媒体工作中自己动手、动脑且有所创新,有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视野。可见,融媒体中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融媒体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思考
(1)进一步整合力量,形成集中优势
融媒体最大的特点即整合媒体力量,形成集中优势。在“人人皆媒,万物皆媒”的媒体环境下,一所高校往往拥有数量庞大的媒体宣传渠道,以微信公众号为例,一个高校不同级别的微信公众号就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就无法避免信息繁冗、重复发布、资源浪费等现象出现。整合校内各大宣传机构、媒体平台,建立以学校党委宣传部门领导的校园融媒体中心,并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推动宣传工作的发展。同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宣传制度,使信息的收集、编制、发布规范化、标准化,能提高宣传工作效率,提升宣传内容质量。但因各大高校所处环境各有不同,在建设融媒体中心时也应结合自身条件,探索适合本校融媒体中心“融”的边界。
(2)形成考核考评机制
将学生融媒体中心工作于绩效考评体系相结合,能够促进团队成员发展。以互联网常见指标(浏览量、访客数、点击率等)分析作为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会客观反应出成员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成员有针对性的在工作中做出改进;明确团队奖惩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做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能够提高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学生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分配岗位,发挥个人能力优势,有益于推动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建设。从而构建起“党委集中领导、部门密切协同、全员积极参与、全面覆盖、全面建设”的工作格局,以全面提高融媒体中心团队的建设水平。
4.结语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认为高校建设校园融媒体中心,要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领导思想,以高效的宣传工作和优质的宣传内容为重要手段,以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从而构建“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参考文献:
[1]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J].支部建设,2019(4):58.
[2]黄蓉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 光明日报.2018
[3]罗倩.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路径探析.《现代交际》,2019(4):163-164.
[4]李琨. 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J ].国际新闻界,2 00 3( 5) .
[5]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 : 媒体的素养教育 [ J].科学新闻,2003(24)
论文为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普通高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号S20190623057)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