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在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院校教学中,此门课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制约学生的成长空间,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加强对该类理论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学意识与进取精神也相当薄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职电工基础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中职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是屡见不鲜。为了促进中职电工电子的教学,有必要对电工电子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定位
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电子技术与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维护、生产、使用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岗位为一线电子电器工作,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内容以电子电气为主,涉及机械制图、电工、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气安全等多个方面,教学形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要求比较高。
二、中职电子电工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掌握水平较低
在中职学校里,大多数学生经历过中考的分流之后,面对眼前的职校学习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且实际情况也的确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电子电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进入中职学校之后文化课程相对减少了,补充而来的就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中职学生在文化课程中丧失的信息,在其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例如电子电工课程内也会比较自卑。
(二)教学模式僵硬,学习枯燥乏味
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课堂内,教师都是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像电子电工这样理工类的课程。虽然对于电子电工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主导学生是主体,不过基于实际情况的观察之后,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疲于应对,都是习惯性地采取了自说自演的教授方式。
(三)教学设备的模块化
在课时安排与课程内容的之外,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设备模块化的问题。教学设备的模块化是指一些教学所用的实验设备往往存在过分注重模块化和装置化。这种设备有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对相应设备进行学习,但是忽略了学生对设备全面掌握的需求。因为实操设备一旦过分讲求模块化就会失去分立元件相互连接的细节。同时,孤立的实验设备往往会阻止学生对设备的深入学习和开发。在学生实际的工作中,电子设备所出现的问题往往比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和多变。以模块化的教学设备为实操对象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电工电子教学中的教学成果考察往往以书面化的考察作为主要形式。但作为一门强调操作能力的课程,量化的书面成绩不能完全表现教师的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单一性。
三、中职电子电工基础课中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塑造的教学环境有两种:其一,集体学习环境。中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自制能力,而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单个纠正方法的话,不仅会耽误宝贵的授课时间、影响课堂授课质量,还会造成教学压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利用集体环境的构建带动个体的成长,从而尽量减少课堂问题的出现;其二,课堂情景环境。
在电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而中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又缺乏对于抽象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构设的方法,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二)优化教学设备配置
模块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分门别类学习相应元件,加深学生对单一元件的认识,但不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的开展,因此,要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的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设备模块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设备系统化的问题。一方面,在教学设备的使用中,依据不同专业特性有侧重的讲解相关教学设备。例如对于机电专业就必须全面讲授和操作电工电子教学设备,但对其他相关专业就可以有侧重的讲解相关设备,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要注意在在单元性学习和操作的基础上把握设备的整体与课堂的连贯性。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是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展示、交流、质疑、提问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知晓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有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让学生在尊重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做好理论联系实践
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电学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训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做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实习实训,做好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连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比如在电工电子模块二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这一节教学时,首先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杂电路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然后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两人一组连接基尔霍夫定律实训电路,规范操作测量数据,分析节点电流关系,总结得出结论。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创新与更新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需要加大电子电工专业发展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与设备,推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研和专业调研,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进行更加生动、简单易懂的教学演示,剔除教材中深度过大、对岗位就业没有帮助的教学内容,保留基础知识,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更多上手实践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最后,要提高高职电工电子教学实践的质量就必须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电工电子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既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又要注意实操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评价中就不能只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考察教学效果。除了闭卷考试之外,电工电子教学还应当引入包括课程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实操表现多种考察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电子电工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对策的解决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当然,在课堂之内我们需要花费的功夫是这些,在课堂之外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内,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加扎实有效地深入到电子电工课堂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贝叶琳.新时期技工教育背景下《电工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内江科技,2019,40(11):151+155.
[2]刘子龙.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31):164+166.
[3]吴双.探析电工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16+118.
[4]何晶.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1):94-95.
[5]马荣智.探索《电工基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