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杨佳苗
[导读] 把民间音乐和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要:把民间音乐和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象征着由传统教育转变成现代教育。基于此,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认识到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探究中,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勇于尝试,并已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效,其中就是把民间音乐和课程教学资源相互融合,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当前,幼儿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占据着主导地位,针对课程开发与基础课程机制建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民间音乐融入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升,展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与民族性。基于此,本文将围绕陕北民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展开分析,以期为幼儿教师提供多元的教育之法。
       
        关键词:陕北民歌;幼儿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民族民间音乐是通过社会大众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而来的音乐方式与音乐作品,有着显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陕北民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体现,拥有诸多类型,此研究主要将陕北民歌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陕北民歌从地域的角度划分,主要以陕北民歌、关中民歌、陕南民歌为主。陕北民歌有着旋律节奏简单明了,具有豪放、高昂、超脱之感;陕南民歌音域褊狭,旋律悠扬细致。陕北民歌一般运用当地方言,韵律动感,内涵深刻。由此可见,将陕北民歌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有助于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弘扬,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一、提高教师对陕北民歌文化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教师需要认识到弘扬与传承陕北民歌文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把陕北民歌文化当成幼儿生活与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促进其教育作用、生活作用、文化作用的发挥,使幼儿对自身家乡文化给予高度重视,增强幼儿的人化认同感与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陕北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同时,幼儿园还要给予教师陕北民间音乐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为教师争取更多和陕北民间音乐相互接触的机会,组织幼儿园教师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陕北民歌的培训与学习,促进教师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引导教师将其应用到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另外,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更新固有的教学认知,不断探索陕北民歌的利用形式、资源素材,把陕北民歌应用到教学之中,做好幼儿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铺垫。
        例如: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以“听陕北民歌,谈陕北民间故事”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教师在开设前,通过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系统了解陕北民歌音乐形式、音乐内容、音乐特点等,从而深入挖掘其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素材,将陕北民歌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之中,遵循幼儿园的认知规律,选取陕北民歌、歌谣等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利用趣味十足、内容多彩的陕北民歌小曲来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倾听鉴赏的同时,了解陕北民间故事,品味陕北风土人情,体会传统文化,培育幼儿的审美意识,激发起幼儿热爱家乡之情,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幼儿园课程教学中陕北民歌内容
        针对陕北民歌的鉴赏与融合,幼儿园教师需要做好课程资源选取工作,选取可以契合幼儿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的内容,和幼儿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满足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目标与要求的内容,从而实现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2]。另外,在选取的同时,也要将陕北民歌可以利用的资源、素材进行整合,考量其是否具有适应性、多元性、教育性等特点,才能以主题活动的方式,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形成有关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还要对幼儿拥有哪些能力、具备何种经验等加以考量,确保陕北民歌在幼儿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具有可行性,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例如: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引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譬如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视频,吸引幼儿的学习目光,当听完此种音乐后,教师让幼儿谈一谈自身的感想,有的幼儿说“这首音乐我经常听到过,旋律我很喜欢!”还有的幼儿说“我听过我奶奶唱过,感觉十分有意思!”此时教师为幼儿讲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曲背后的红军长征达到陕北的艰苦故事,对幼儿展开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幼儿通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重视陕北民歌教学素材的把握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重视各个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让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陕北民歌进行深入感知[3]。幼儿教师引用陕北民歌资源,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具有陕北民歌的韵律,将其编创成韵律十足、歌词上口的内容,同时融入舞蹈部分,让幼儿一边品味民间音乐,一边通过舞蹈的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调动起幼儿的课堂参与性,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感,使幼儿园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应该以幼儿的积极性为优先,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到民间音乐探索之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例如: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利用陕北民歌《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为幼儿精心创设体态律动游戏实践,让幼儿将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民间音乐表现出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幼儿处于新鲜乐观的学习状态,幼儿在陕北民歌《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的引导下,通过拍手、跺脚、数节拍等方式,配合着音乐旋律,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提高幼儿教学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推动幼儿园教学改革创新中,幼儿教师应该意识到民间音乐的教育作用,从而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将陕北民歌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之中,实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维圣,董培,尹江倩.幼儿园课程对陕西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音乐天地,2019,704(03):14-18.
[2] 张仙梅.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2018(Z6).
[3] 尕玛草.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民间民族音乐运用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7,000(002):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