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蔡怀毅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生字词积累、课文阅读、文章理解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生字词积累、课文阅读、文章理解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相较其他内容而言则更为重要。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情感的把握上略有欠缺,致使其思维与教师的讲解无法有效统一,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性学习随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接受与认识。将体验性学习应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想象力、理解力与创新力得到提升,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体验性学习;意义;策略

        前言:小学生正值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与感性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体验性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突出特征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知识学习不再单单属于理性与认知的范畴,而是拓展到生理、人格与情感等领域当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增长,同时获得了人格与身心的健全与发展。在当下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科的人文性与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科当中的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会,使学生拥有更多情感体验与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率。
一、将体验性学习应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体验式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这表明小学教育必须注重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仅关系着语文学科教学,同时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传统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阅读的体验需求[1]。所以,充分发挥体验性学习的价值,将教材汇中的阅读内容和体验性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阅历、增强见识,提升语文素养。除此之外,体验性学生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课文内容,走入作者内心世界,进而深化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抓住其灵魂,感受文字散发的巨大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进而不仅能够获得个人内涵的丰富,同时更能够获得阅读思维的提升,为将来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体验性学习应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在一篇优秀的文章当中,通常会蕴含作者真挚深厚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以此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2]。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学生借助阅读能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事情,展现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刻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对课文展开进一步分析,深刻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如“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这充分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相融为一体,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作者的情感通常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之中,且借助语言抒发出来,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语言进行细细的品读,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形成清晰的认知,在头脑中生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进而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对学生展开进一步引导,使学生可以充分领会语言散发的魅力,进而获得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活体验具体包括童年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习生活当中获得的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深化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提升其鉴赏、理解及创造等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课文以生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新奇的太空生活,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师讲解完课文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相互分享有关太空的小故事、小知识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借助角色扮演充分体验文本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亲身经历的事物更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借助亲身经历与用心感悟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低年级小学生的表现欲与好奇心较强,所以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从而提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和艺术性[3]。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文本内容的动画,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时注意几位动物妈妈分别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学生完全融入到了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当中,并感受到动画角色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仿植物的特点与旅行方式,使学生的更多感官能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让课堂变的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用体验性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自身形成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在具体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角色扮演充分体验文本等,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积极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丽敏.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79-80.
[2]李欣荣.体验性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10):11-16.
[3]路翠萍.语文阅读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特征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17):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