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注重小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启迪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普遍只有两点一线,即家里和学校,因为小学生在家里、学校呆的时间最多,与家长、学校老师同学呆的时间最长。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合作为中心展开论述,首先先剖析了当代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接着论述了社会和学校注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重要性和意义;最后论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心理问题;有效策略;
一、当代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1.家长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孩子今后对待人生的态度直接取决于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而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第一,是家长过分要求孩子,对孩子的目标和期望过高,随之而来的是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当中,许多家长过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随意的跟风,让孩子无休止的去上一些补习班,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愿意,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对于一个家长而言是十分不合格的。第二,是一些父母放任、不管孩子或是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氛围较差的情况。父母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味地放养或是对孩子恶言相向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爱他,同时也打破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离异或者是其他问题导致家庭氛围差,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大的冲击,使孩子自卑不敢与人交流。
2.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当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学习氛围紧张等原因,许多老师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学生的成绩方面,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老师往往很少与其交流,很少对其进行关注,更有甚者是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些自卑感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疏导和解决,将会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重要性
1.保证了小学生正常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中的许多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年来,许多家庭结构往往趋于破碎化发展,父母离异的现象日益增长,父母离异直接带给小学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让小学生产生的社交恐惧症。在小学阶段采用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这对于小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就是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的协调和融合。促进家校合作需要老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与其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因此,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真正的了解到,小学生心理的缺失,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和完善。让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中和在学校中都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在健康和和谐的环境下成长和学习,从而还可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同时,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保证了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还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控制或是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小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时没有及时的被调解或者疏导,那么由此累积起来,到了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危害学校、危害社会等可怕的局面发生。因此,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必须十分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时刻关注着小学生的成长状态,让小学生在一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被发现。然后通过学校老师或是家长及时的疏导和调节,从而使小学生消除心中的心理不平衡。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犯罪的概率,同时使得学校和社会能够正常的发展,使的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幸福的生活。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1.注重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最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无意中对孩子说的一些话或者做的一些事,往往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孩子今后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所以家长要做的就是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进行关注,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心灵上沟通。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表示关心以及理解。例如,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孩子成绩还比较不稳定时,如果出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家长千万不可以出现对孩子动辄打骂,责怪孩子的不良行为。聪明的家长应该要懂得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如果无法解决问题,家长可以通过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双方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家长不能用武力对待孩子并不是说让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行为会使得孩子在进入社会以后无法独立地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一遇到困难便退缩。因此,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家长用心钻研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能为祖国做奉献的好孩子。
2.建立学校中的心理教育课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不仅仅只教书方面加大功夫,同时也要注重育人方面的加强。在教会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一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例如,可以定期的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邀请家长和老师一同参加。帮助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共同树立一个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让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室,当学生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时,可以到心理健康教室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疏导、排忧解难。学校还应该针对家长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指导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如何以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并告诉家长遇到孩子心理上不解的难题时可以及时地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其实只要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便可以无声地用爱来化解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结语:总之,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虽然在家校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是主角,但是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辅导作用。因此,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行动,只有家长和老师的良好配合,同时应该老师不断地探索让小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措施并灵活的应用,才可以让学生彻底的建立起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李亚君.小学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26).
[2] 任云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
[3]王文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
[4]宁成爽.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合作[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5]陈亦汀.[M].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3.259-260.
[6]刘爱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