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新发展。中专语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中专语文的教学方式逐渐的趋向于多元化建设。纵观中专散文的教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认识到深度学习对其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价值,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思考、阅读的体验,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中专语文;散文深度学习;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阅读指导方法作为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中专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阅读指导方法需以解决传统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融合现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从而为中专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
一、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增强学生感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能在很大程度商激发其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素质教育阶段,中专语文的教学借助于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思维、拓展学习视野,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过程,感受语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悟,激发思考的能力。
(二)促进思维转换,促进知识应用实践
在某种意义上讲,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产生心灵碰撞,通过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对于促进学生阅读分析、语言理解等能力的养成具有显著作用。所以说,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引导其在生活中挖掘语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实践中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三)构建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关系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仅能增强其阅读思考能力,还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合作、分享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构建互动性的课堂。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的陌生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效率。
二、中专语文教学中阻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受限
学生们早已习惯将教师当做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而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是阅读训练是需要学生亲自感受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的。而现下的语文阅读训练,依旧延续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对阅读内容进行导读的模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训练中,从而打消了其对于阅读训练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老化、陈旧
现阶段,部分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仍以机械的讲解教材为主,但是这种陈旧、枯燥的授课方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势必会影响到阅读效率。随着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奇、多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必须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敢创新、多创新,提高学生对阅读训练的接受度。
三、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径
(一)自主阅读,了解文章整体
学生永远都是课堂的主体,在中专散文的深度学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走进散文文本进行学习,感受散文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魅力。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要想进行深度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文章进行自主性的阅读,感受文章的情感表达,这样学生才能对散文进行深度的学习。从体裁上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属于回忆性散文,是讲述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从情感表达上分析,它通过对清末私塾教学的状况和儿时情境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快乐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制度和教育方式的不满。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寄情于物、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劝诫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专题探究,拓展延伸
对于散文的深度学习,教师要注重专题化学习的开展,让学生在专题化探究中掌握阅读、写作、情感表达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掌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段,把握好词、句、段的作用;第二,将自己置于文章中,感受作者情感;第三,学以致用,发挥阅读之功效。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学生可以按照上述过程进行深度学习,文章主要是以“秋”为时间核心,以“怀念”为情感核心,以“母爱”为主题思想进行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进行阅读,感受史铁生不幸的遭遇和母亲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鼓励,文章有这样一句话寓意深刻,即“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句话既暗含了母亲的离世,也包含了作者内心的悲痛。文章为什么以秋为轴线进行创作,所谓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很多人而言却是悲凉的、凄凉的秋,这一语双关,对于学生写作而言价值重大,通过这样的主题探究过程,学生认识到虽然命运不公,但是真情永在,无论是秋的悲凉,还是怀念,它都是情感的变化,只要有活着的勇气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三)赏析细节,强化审美
散文是朴素的,也是美妙的,具有文字美、情感美的特点。在中专阶段进行散文的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和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感受美的过程。因此,在深度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细节的赏析。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不难发现文章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很多的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如:“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话即为赏花,既有拟人,也有动静结合,写出了紫藤萝的生命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点出了文章的核心,既写悟花,又写抒情,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从花写花开想象到人生的信念,这样的精细化赏析阅读,能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散文审美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深度学习的开展,是一个体验情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学生可以产开心扉的投入到阅读、思考中。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与方式,让学生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引领学生学会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度感悟,进而提升学生阅读、思考、情感表达等多元化的技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红.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5).
[2] 燕灵芝. 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J]. 成才之路, 2016, 000(011):35-35.
[3] 霍丽虹. 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 000(010):73-74.
[4] 管华东. 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04):109.
[5]刘文胜.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时代教育, 2017, 000(014):104-104.
[6]郑明义. 激发兴趣培养个性——新课标下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初探[J]. 魅力中国, 2017, 000(032):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