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专业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向来都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最基础的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满足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教育目标。基于此,本文就从注重字句积累、有声阅读熏陶、仿写训练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文;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
随着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效越来越突出,职业用人单位不仅要求职业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也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语文综合素养,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克服传统独立讲授的缺陷,采用更新颖的写作教学方法更好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在更全面的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写作意识,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确保教学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好地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强化字词句的积累,为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在语文课程的教育活动中,字词句的讲解是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如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字词句的积累,为学生讲解更多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在写作教学中做到咬文嚼字,确保写作语言的高度缜密,为写出更精美绝伦的文章奠定基石。
比如,在学习中职语文课程《故都的秋》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技巧,认真带领学生展开字词句的全面分析,加深学生对相关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在这节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需要重点记忆的词语和句子。还可以借助词典查阅陌生的词汇,并把它摘录下来。针对原文“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品读,分析其中的写作特色和写作的精妙之处。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的摘录其中的句子。接下来,就要分析其中“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这些句子的特色,让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带领分析之下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督促学生要积极吸取课文中文字的力量,让有限的中职课堂教学实践留下永久的魅力。[1]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目的的加强对字词的把握,也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章的过程中快速提高中职生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有声阅读训练,丰富学生写作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让人回味无穷,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人严重忽视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在班级内能够深情并茂阅读文章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在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朗读,在其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帮助学生学会抒发和表达情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受益颇多,为写作情感的积淀做好准备。
比如,在学习中职语文课程《热爱生命》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学习中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找到自身的情感倾向,更好地明确写作教学的指导方向。
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感受这篇文章蕴含的情感,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86年,当时汪国真正处于而立之年,虽然把作品投到全国地市级的刊物上,但退稿率却非常高,这使得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辜负了最好的年华,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充满无力之感,从而写下了这首被后人熟知的《热爱生命》。在介绍完基础的写作背景之后,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的音频功能为学生播放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标注出诗歌的断句方法。“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热爱生命,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用激昂的情感进行朗读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情景中,对这首诗歌的自由朗读充满无限的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有声阅读学习中更好地挖掘内心的情感,从而产生要表达内心情感的欲望,更好地为写作学习做好铺垫,让中职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规范学生健康写作的心理主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的写作发展指明方向。[2]
三、注重仿写训练,强化学生写作技能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还需要保证结构完整,各种技能的把握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写作训练任务,把一些优秀的文章作为学生写作学习的范本,引导学生在范写训练中认真钻研,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在长期的训练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写作技能。
比如,在学习中职语文课程《谈中国诗》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出手法巧妙的片段带领学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仿写练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锻炼写作的组织能力。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中国诗的发展历程和与外国诗相比的特点。在“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以及接下来的论述中作者就阐明了中国诗早熟和早衰的原因和特点,更好地理清了论述的思路,清晰明了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在针对这些论述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仿写练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且仿写训练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有代表性地根据文章样式完成写作训练。要明确原文的写作线索,有针对性地完成以时间线索、情感线索为依托的仿写练习。效仿文章的行文结构,在表达的过程中要立场坚定,遇到问题时要保持逻辑清晰。[3]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生在仿写练习中熟悉写作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得到更有意义的写作指导,积累更多的写作知识,进一步达到强化学生写作技能者教学目标,推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生活离不开文字,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在写作的特殊性之中得到表述。作为中职生,应该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从容地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写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为此,教师也要注重节奏、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地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职生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缪冬蕊“个性化写作”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写作(.上旬刊) ,2017(12) :29 -31.
[2] 陈丽真.中职应用文写作与新媒介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1):20 -21.
[3] 余芳.试论思维导图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6(02):133 -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