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现路径。首先,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然后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实施路径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改对语文核心素养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说,主要包括思维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素养,教师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一定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并且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表达教学,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优秀作品,通过阅读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熏陶,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格。
二、针对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对策的分析
(一)优化和完善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完善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避免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质为核心内容进行教学,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也要认清自身的提升和教学地位,明确自身的导向作用,完成角色定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规律和建议。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不仅要以成绩为分组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日常表现和学习态度,为每组制定专业的学习计划。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微格课堂教学法、网络直播教学法和MOOC教学法。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工作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视频、音乐或图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然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论解决。又如,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我与科技”主题演讲活动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和成功案例,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可以下载具有科技知识性质的电影供学生播放,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受到刺激,对促进学生形成激发创造力的良好核心素质,显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运用有趣的语言和行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在开始时就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氛围,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的乐趣。
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登鹳雀楼》一诗时,教师可以采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进行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针对性的音乐,使学生能够与音乐一起朗诵,或者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看哪一组读得最好,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教学形式的发展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注重学生情感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品格修养内涵。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等情感表达,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普遍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在学习一些精深的文章和古诗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这离不开老师的合理引导和帮助。教师要用循序渐进的手段让学生学习和理解情感,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此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和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适当扩展到课外。教师要针对学生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语文活动,加强日常生活中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定期为学生安排实践作业。比如,让学生围绕“欣赏美景”这一主题走进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倾听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感受他们的态度,这将对学生的三种观点产生深刻的影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结语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以语文核心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情感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更积极地融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学生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语文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兰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45-46.
[2]王凯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教育现代化,2017,(36):234-237.
[3]刘秋艳.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小学时代,2019,(1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