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期   作者:侯建波
[导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着情感气息的学科,其主观性较强。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着情感气息的学科,其主观性较强。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下,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成为一大重点,积极正确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端正的生活态度。而语文教学中最佳的情感教学就是通过文章的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从文章的情感表达上进行探究,通过探讨朗读文章、深入品读文章、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联想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从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语文;应用
        引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端正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阅读文章,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与积极情感,并且对于能够有效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通过经典文章的阅读,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发挥出其最大效益。
一、深情朗读,深入品读
        朗读,即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具有语调变化的声音,并且在朗读时要求语言精准、语句流畅,是一种用声音来传达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的活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因此,中职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方式,着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的语调,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声音要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随着文章情节起伏、人物说话语气的变化而改变的。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网上挑选一些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播放,教师也可以自己去朗读文章,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基本的语音感觉,有助于学生把我文章情感。学生在听过正确的朗读后,应尝试自己去朗读,在朗读中揣摩一字一句所表达的情感,尤其需要注意一些拟声词所表达的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品读文章,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重要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品读,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或是心理描写的部分去揣摩人物特点及人物情感。如《我的母亲》一文中,主人公患了眼疾,到处寻医却不得治疗,母亲不知何处听得用舌头可以舔去眼翳,她竟真去舔去主人公的眼翳。从这件事中就可以很明显看出主人公的母亲是如何疼爱她的孩子。再有母亲在平日的教育中比较严厉,但是又不会不合乎情理,可见母亲虽爱孩子,但是也并没有放松对其管教,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的情感基调,而深入品读文章,就是对文章细节的探究,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情感。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文章的深入品读[1]。
        二、引入时代背景、加强情感渲染
        在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中,大量的情感教学资源展开受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社会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时代背景, 让学生在了解了时代大背景和人物经历之后,再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基调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时的效果。


        如在学习《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多的是带有政治思想情感,再加上学生对于马克思所处时代及其经历了解较少,因而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比如像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影片又或是相关的人物经历的讲解视频,让学生在对文章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有所认知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情感。此外,相关的纪录片和影片本身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利用多媒体社会去引入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2]。
        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氛围
        新课程的教学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摆脱单方面的教师讲解,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优势。情景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文章,联系情感教育的重点并且围绕学生的喜好创设多种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一)进行情景演义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将文章转化为小剧场的形式,学生通过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在表演过程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情感。但是文章在转化为小剧场时,没有了侧面的细节描写,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对话、动作等,将文章中的心理描写由学生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3]。
        如《鸿门宴》一课的学习中,其重点就是鸿门宴会上项羽、刘邦等人的情感把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剧场比赛的方式,在增强学生表演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人物情感。
(二)加强生活联系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有不少描写日常生活的文章,这种贴合生活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论友谊》《我的梦想》等文章,都是很生活化的文章,教师可以在课前教学时让学生们之间交流讨论,讲一讲自己的梦想,讲一讲自己对于友谊的看法。将文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有代入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理解。此外,一些正能量的、积极性质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会更加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对未来抱有憧憬与希望[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就是文章阅读时的情感把握。教师科学利用多媒体平台,跟进时代步伐的同时加强经典文章的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的约束,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上,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学习,让学生在经典文学中受到启发,明白人生道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加强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缪文惠. "品读"让中职语文课堂灵动飞扬[J]. 科学导报, 2015, 000(004):357-357.
[2]李润发. 让课文阅读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头戏[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8, 000(006):61-61.
[3]贺娟. "创设情景教学法"下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分析[J]. 知识文库, 2019, 000(006):P.115-115.
[4]严文峰. 生活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9, 000(002):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