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不仅需要培养幼儿基本的技能,还要注重对科学创新思维的提升。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充分融合,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和方向,对于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符合社会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主要对STEM教育理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重点阐述了通过STEM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科学素养的实践探索,旨在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动力和支持。
关键词:STEM活动 STEM教育 幼儿教育 科学素养 实践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的动力。因此,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STEM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自幼儿教育中的充分融合,是实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实行)》等政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促进STEM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的结合,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全面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积极探索STEM教育活动,实现对幼儿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STEM教育概述
STEM教育主要是对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学科的综合整合,实现学科素养之间的充分结合。【1】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的教育目标。STEM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属性。
(一)知识整合性
STEM教育主要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强化各学科素养的联动作用,实现统一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幼儿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STEM教育活动过程中,会为幼儿创建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跨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认知,树立系统的超越学科的知识运用的思维。
(二)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动力
STEM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升其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能够使其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让幼儿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形成良好的解决思路,实现核心素养的优化升级。【2】
(三)创建真实情境
STEM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创建真实的生活和问题情境的形式开展课程。情境的开展主要是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内容,以便能够让幼儿尽快进入角色,引发参与兴趣,主动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去。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学习,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性和发挥空间。
(四)倾向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STEM教育活动在幼儿教育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构建多维度的学习体系。【3】为幼儿创建了充分的条件和情境,让其能够积极发挥主动性,开拓创新性思维,培养创造性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探索STEM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
由于幼儿年纪比较下,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所以,在STEM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以幼儿熟悉的环境为基础创建真实的情境,引发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对各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运用,强化幼儿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4】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实行多层次和多阶段的教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点心店”的真实情境,让幼儿扮演厨师、服务员、顾客等角色,用更加贴近生活的熟悉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可以就地取材,将自然物作为点心食材,如沙子当作米饭,树叶作为炒菜等。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工具和素材,例如卷轴等,引导幼儿制作食材传送带,能够让食材快速从厨房运送给顾客;引导用定滑轮制作吊篮等工具。通过这种真实的情境,充分发动幼儿的脑筋,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发散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升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合作意识。
(二)尊重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高,影响了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更加注重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促进幼儿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自主权利,创建更大的自由空间,掌握教育活动的主动权。【5】教师要为幼儿构建活跃的探究氛围,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教师要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形成更加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利用泡沫圈制作一颗松树”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发的组织和讨论,让他们在自行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帮助幼儿直接解决问题,只要在关键点对幼儿进行点拨和提示,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并开发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积极创新,逐渐优化制作方案。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幼儿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实现对超学科知识的运用,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师生之间的交往合作
强化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互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尊重幼儿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并形成开放式的评价体制。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探究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6】因此,要强化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实现开放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创新理念的形成,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STEM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的充分融合,增强了幼儿科学探究意识,强化了幼儿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整合能力,提升了幼儿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符合社会时代发展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STEM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发现,创建了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索的活动中去,充分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幼儿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沐阳. 基于美国经验的学前STEM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D].喀什大学,2020.
[2]张春萍.浅谈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50):66-67.
[3]邓才宝.幼儿教育中STEAM教育的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18,16(35):211-212+216.
[4]徐田子,夏惠贤.从危机应对到战略规划——澳大利亚STEM教育政策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6):16-29.
[5]顾佳妮.谈以科技为特色的幼儿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264.
[6]谢丽,李春密.整合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