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是整个高中知识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认知,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各科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如何通过“素养为本”来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堂,成为教师不断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本文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针对学生“素养为本”的相关要求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对应的策略,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素养为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探究
引言
“素养为本”是新课标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项新的教学要求,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综合型人才。在“素养为本”理念影响下的高中化学课堂,会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化学教学的综合质量。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很多大学教育中被细化的专业课程都可以从高中化学中看到雏形。比如说,材料化学类的科目、环境化学类的科目等。对于步入本科之后的这些专项学科的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也可以随之划分为:宏观与微观的辨析辨识方面、化学学科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方面、化学学科的探究精神与创新实验方面、物质的变化与平衡等、收集证据进行推理,并通过建立模型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等五个方面。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拥有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这几个方面的学科素养,通过对课程的优化以及授课方法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侧重于课本知识点的传授,无论是备课还是授课的过程中,都将课本中所讲述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于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在整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却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掌握化学知识。
2.有限的实验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因为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较高,而且需要很多专业的化学仪器,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进行化学实验。但是,因为经费、教学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的高中学校在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却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本知识的实践机会。比如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4-1铝热反应,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部分学生还是不太容易理解实验的内容,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如果能够自己动手去做一次实验,也许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教学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教学思想僵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积极活跃了课堂气氛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情况,更好地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偏向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以情境化提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所有理科类的教学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同样不例外。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引导他们形成化学知识素养。而以情景话题问为导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思路的转变,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氛围
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积极的沟通与对于问题的探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爱上化学知识的学习。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机会,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化学教学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和实践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通过一定量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书本中的化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课堂上知识的巩固。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还是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锻炼他们的化学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分析过程。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加强学生指导,推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旭,李佳,徐东方.“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1):9-14.
[2]王先锋.刍议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7):1-3.
[3]金芳芳.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糖类”新授课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3):42-46.
[4]郑长龙,孙佳林.“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4):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