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有效课堂”一词常被提及,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认为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师生互动充满灵性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以学以致用为重要目标,充分挖掘数学课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喜欢数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本文中笔者用了教学中的几个案例来阐述“数学生活化”在课堂中的如何有效落实。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有效课堂
一、从“兴趣爱好 ”中寻找素材
案例1:“向量加法”一课的创新导入设计
.png)
师:在象棋中,如果“马”从A点跳到C点,至少要走几步?走法有几种?
生:至少走两步,有两种走法。
(同学们兴致盎然,跃跃欲试……,一学生上台演示“马”的走法)
师:对。一条路径A到B到C,。
师:第二条路径是A到B’到C,这就是三角形法则。
师:,这就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评注:象棋是学生喜欢的棋类运动,教师能把向量加法与象棋联系起来,来解释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设计新颖独特。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得抽象的问题简单易懂。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来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入思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有效课堂才能正真得到落实。
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
案例2:“分段函数”教学的设计主线
小赵同学周末一天:先买运动鞋 → 再充话费 → 最后打的回家 ,三处设计了分段函数,让学生写出三个分段函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评注:分段函数这个内容抽象难懂,而且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设计了以小赵同学周末一天碰到的数学问题为背景,让听课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故事设计连贯巧妙,文中有三处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分段函数,使得这一知识应用淋漓尽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尽兴。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触碰数学,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感悟数学的价值,这样有效课堂才能正真得到落实。
三、从“地方文化”中寻找素材
案例3 : “直线与圆方程的应用”导入设计
本课选用“家乡百年老方桥被撞塌”这一新闻事件作为教学背景,将数学知识和家乡桥梁自然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引出数学问题:为了重建老方桥,请你当谋士,如图已知桥的圆拱的跨度长82米,拱高13米,建造时每隔7米需用一个柱子,求其中一根支柱的长度。
评注:本课选用家乡新闻事件作为教学背景,学生感到震惊惋惜之余,迫切想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家乡作贡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乡土文化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有效课堂才能正真得到落实。
四、从“专业结合”中寻找素材
案例4:圆的切线切点问题
以往传统教学呈现:已知圆,过点作此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和切点坐标。
加入专业情境呈现:张华大学毕业后开了一个机械加工厂,有一次一家企业运来一批零件需要加工,现在根据已知条件请你用所学数学知识帮张华解决这一专业问题。
评注:教师通过专业情境引入知识,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机械专业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视角看数学,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有效课堂才能正真落到实处。
处处留心,处处皆数学。数学生活化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为指向,辅以生活背景提炼成的问题,运用角色模拟,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换发课堂的活力,正真落实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张梅.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J].陕西教育,2007,(Z1):44.